密云库北搬迁最新消息,密云高岭搬迁规划

首页 > 社会-民生 > 作者:YD1662022-11-04 02:26:39

2020年的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北京密云水库今年的水位也比往年高一点儿。潮河和白河的水,自群山峡谷中奔腾而下,在密云水库汇聚,喧嚣的大河,在这里变为宁静的湖泊。山水相接,碧波荡漾,一群洁白的鸭子在绿色的湖水上往来游戏,周边的山坡上树木成荫。

62年前,来自京津冀28个县的20万军民,集结密云水库建筑工地,挖隧道筑大坝。仅仅两年,到1960年9月1日,密云水库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这个速度,在那个缺乏大工业机器的年代,可谓奇迹。60年来,密云水库逐渐成为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如今,60年以后,密云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已经成为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库还在防汛和储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此外,随着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整个水库流域,也逐渐形成了人与水库共生共存的良性循环,这里不仅是北京供水保水的关键区域,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典型。

2020年9月1日,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这座已经使用60年的老水库,这个所有北京人的“大水盆”,正变得越发重要。

密云库北搬迁最新消息,密云高岭搬迁规划(1)

密云水库。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20万军民,历时两年的愚公移山

8月末的中午时分,在密云穆家峪镇前栗园村,金权刚刚吃完午饭,拿起喷壶浇灌院子里正在盛开的盆花。数十盆鲜花随意摆在院子中间,顶上的木架上,几根近一米长的倭瓜垂落。妻子坐在鲜花旁,看老伴儿浇花,她比金权小五岁,但身体不如金权。今年已经83岁的金权,还能时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20多里外的密云水库上看看,那是他当年奋斗过的地方。

密云库北搬迁最新消息,密云高岭搬迁规划(2)

金权曾经参与过水库的建设。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潮河与白河,是京北最重要的两条河,从河北一直流到北京,在密云东南部汇合,成为潮白河。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个两河交汇的地方,受河水滋养,渐成鱼米之乡,但另一方面,河水又常年给这里的人们带来难以承受的灾害。尤其是两河下游,河道偏浅,又缺乏堤坝,洪涝灾害频发。1949年,又一次洪水泛滥,600万亩土地被淹,受灾人口达100多万。

为解决洪涝灾害、供水京津冀,密云水库应运而生。1958年9月,20万军民汇集建设工地,密云水库动工兴建。

那时候,金权还只是穆家峪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他报名参加了水库修建工程,和几个工友一起,背着铺盖,走了50多里路,来到建设工地。那里会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

在密云水库展览馆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怀柔支队拿着旗帜前来报到。当时正是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潮时期,怀柔、密云、平谷、宝坻支队先参加了怀柔水库的建设,随后又支援建设密云水库。

密云库北搬迁最新消息,密云高岭搬迁规划(3)

密云水库展览馆展出的资料。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密云支队主要负责潮白河隧道的修建工程,其他支队负责大坝的修建,金权被编入“火速风钻突击队”,负责挖掘隧道、搬运石渣。因物资匮乏,建水库的工具多数是村民自带的。那一年,金权21岁,每天背着荆条筐装上百斤石渣进进出出。

“可以说是一场愚公移山,”金权说“当时,施工队要打混凝土,但由于混凝土怕冻,石子需要加温。我又被分配洗石子,三九天儿,棉裤和鞋都是湿的,没有替换的衣服。下班回去,班长叫上队里的小病号,帮我烤棉裤,至今我都记着这事。”

如今,83岁的金权,还会经常想起那段岁月,“那是一场奇迹啊,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工程进度很快,274米的潮河隧道,76天打通。这么大一个密云水库建成,也只用了两年”。

有人离开水库,有人还留在那里

当时修水库的地方并非荒野,事实上,两河交汇的地方,当时居住着大批村民。密云水库周边有穆家峪、冯家峪、溪翁庄、太师屯、不老屯、石城镇等七个乡镇,在修建密云水库过程中,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移民,总计迁出6.9万余村民,其中前两次为区内安置,第三次搬迁到通州和顺义。

今年70岁的赵洪德,就是当年从水库中搬出来的人之一。他所在的村子叫赶河厂,原址就在水库北域,1958年搬迁时,他刚8岁。他们从原来的村子里迁出来,一直往北,迁到了水库规划区域外的一个山沟里。旧房子拆除后,木材、石材等运到新址重新盖房。原地只留下地基,淹没在水底,赵洪德说,“直到现在,水位低的时候,还能清楚地看到那些老房子的基座。”

密云库北搬迁最新消息,密云高岭搬迁规划(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