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堂(左)与刘富芝(中)合影
原中国核建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刘满堂,于2011年由政府部门调入核工业工作。2015年,他主动申请请缨去陕西省旬阳县李家台村担任驻村第一*。他在村里一待3年,竭力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也激励了核工业许多扶贫干部们。他的事迹充分体现出核工业人担当作为的优秀传统。而在核工业工作数年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本家叔叔刘富芝,一位经历丰富传奇的老兵,竟然也曾是核工业创建者的一员。好奇地找老叔聊过之后,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 刘满堂
我的叔伯老叔刘富芝,今年95岁,身体硬朗,思维清晰,直直的腰板带着军人气质。不少见过他的人都说,老爷子肯定能活一百多岁。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老叔当兵打仗从北京到海南,两次入朝鲜,九死一生,所以我从小就对他很崇拜。
老叔转业后一直工作生活在外地,我与他见面少、了解也少。
我调到中国核建集团后,有一次去本溪看望老叔,他告诉我,1959年转业后,曾在衡阳铀水治厂工作8年。这让我很惊讶,没承想老叔还是核工业的老人,更增加了我对他的敬意,感觉他就是一个传奇,由此萌生了写一写他的光荣历史的想法。
后来由于工作忙等原因,一直没顾上这件事。
今年7月,看到有的地方抢救性收集老一辈革命历史的报道,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赶紧给老叔打电话,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
老叔说,他很平凡,也没啥事迹,就是跟着共产党八路军走了那么一圈,没啥可写的。但我决心已下,立即采访整理了他的传奇经历。
儿童团长加入解放军,差点过不了体检关我们老家在北京市延庆区千家店镇下奶山村,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八路军晋察冀平北抗日根据地。
大约是1944年,一队八路军骑兵来到我们村,因为日军飞机轰炸,有的战马受了伤,隐蔽在村东的山沟里休养。
当时老叔十五六岁,是村里的儿童团长,协助民兵站岗放哨。部队进村,战士们拿笤帚扫院子、挑水,帮老乡干活,有个小战士才十三四岁。
不久,八路军又与日军在我们老家附近的花盆梁打了一仗。那时老叔就有了当兵的想法。
解放战争第二年,在我们老家那一带打仗很有名气的独立十三旅来征兵。此时,老叔的母亲病逝,父亲带着他和妹妹艰难地生活,不想让老叔当兵,但老叔坚持要去。
入伍体检还很具有戏剧性。当时体检没有仪器设备,就凭目测和询问。可能是因为老叔长得又矮又瘦,还没有三八步枪高,目测时就被刷下来了,与有病的、不合格的人站在一边。体检快结束时,连长来到老叔跟前,问:“你身体有没有病?”老叔说:“我没病。”连长用手一指:“你站到那个队里。”
老叔前面只有三个人,过后才知道,这三个人一个当了文书、一个当了司号员、一个当了理发员。老叔有惊无险地过了体检关,当了连部通讯员,实现了参军愿望。
刘富芝在军队不同时期的照片
没去成前线,却为前线招了大批新兵老叔入伍时所在部队是冀热辽军区独立十三旅补充团二营二连,后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第二十二师补充团二营二连。
补充团的任务就是为部队招兵。老叔入伍后即跟随部队向东北出发,一直走到赤峰,他们这一批新兵就交给了师前线部队。该团留下营、连、排、班编制和干部继续招兵,没放老叔去前线,老叔留在连里继续当通讯员。
补充团在内蒙古、河北等地招了数批新兵,经过训练,再带到东北交给前线部队。到辽沈战役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远超东北国民党军队,这是辽沈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兵员补给部队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刘富芝夫妇合影
参加天津战役幸而不死,立功加入中国共产党辽沈战役结束后,第二十二师改编为第四十五军第一三三师,补给团改为工兵部队,入关参加天津战役。工兵营承担在护城河上架桥的任务。
那时候工兵没有任何机械,架桥材料都是从老百姓家里收集的,包括木头、门板等等。架桥在夜里进行,但仍然避免不了伤亡。
第一天夜里三排运送物资时就被敌人发现了,连长下令撤退,老叔上去传达命令,副排长指挥战士后撤,一颗炮弹在副排长身前、老叔身后爆炸了,副排长牺牲,老叔幸免。
第二天夜里继续往城下运送物资,又被敌人发现了,连长指挥队伍往回撤,紧跟老叔身后的一个战士,不幸踩中地雷牺牲了,老叔再次幸免。经过多次反复,架桥任务终于完成。
总攻开始后,战斗异常激烈,二连配合四十四军紧急运送器材,但运送地址没弄清。没有电话、无线电联络,一排长去请示,半路上牺牲了。连长对老叔说:“你跟四班长去。”他俩跑到四十四军军部,问明了情况往回返,突然听见有迫击炮弹飞过来,老叔凭经验一头扎进战壕,因为是头朝下脚朝上,他的绑腿都被炮弹炸开了。
天津战役胜利结束,由于老叔表现勇敢,荣立小功一次,不久又入了党。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1949年4月,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国民党军队大势已去,解放军势如破竹,一路追击南下。老叔所在工兵营随军部从湖北鄂城过江,奔赣西从东面包围长沙。还没到长沙,程潜、陈明仁将军率部起义,长沙和平解放。部队继续向南进发,参加了衡宝战役,歼灭白崇禧王牌部队“钢七军”。
这一仗打得桂军精锐部队彻底丧失了斗志,大部分投降,小部分溃散在山上、村庄里躲藏。在追剿残敌时,老叔的连部住在一个院里,他们在地上铺着稻草睡觉。院子有个门楼,门楼上垛着稻草。过了几天,他们要换一换睡觉用的稻草,一上门楼才发现还有一个国民党兵躲在里面。
衡宝战役后部队进入广西,主要任务是剿匪。在贵县桥圩镇,老叔所在工兵连负责看守一个粮库,同时参加剿匪。
剿匪结束后,部队进入广东。在休整训练期间,连里有个班长因脾气暴躁,换了几个副班长都合不来。连长说:刘富芝你去吧。老叔就这么当了副班长。他和班长团结得很好,半年后被直接提升为副排长,不久升为排长。
老叔在广东大约有一年多时间,后来上了海南岛,准备修国防工事。一个多月后老叔突然接到命令,要北上抗美援朝。
1969年,刘富芝(后排右一)与家人合影
抗美援朝,住的工事门口炸出了半人多深的坑1953年1月,由四十四军、四十五军合并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四军奉命入朝鲜作战。五十四军的名字据说还是*总理给取的。
五十四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金城战役,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战役中。金城战役促使《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至此胜利结束。
老叔所在的工兵营主要任务是打坑道,为准备长期作战和防御构筑永久性工事。他们白天打山洞 ,就靠大锤打眼放炮掘进,晚上睡在外面的半地下工事。敌机经常轰炸,如果炸弹落在工事上就彻底报销。
一次夜间空袭,老叔住的工事被炮弹震得哗哗往下掉土,门口炸出了半人多深的坑。
老叔在参军前只念过两个月书,后来不念就荒废了,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按照部队安排,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老叔先后两次回国学习:1954年2月至1955年7月,在河北昌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四文化速成中学小学班学习,毕业归队后任工兵营火炬场指导员;1957年1月至1958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威步兵学校政治营第二期学习,毕业归队后任三八八团三营机枪连指导员。
1958年8月,老叔随部队撤回国内。
转业二七二,“穿着草鞋跳舞”1959年4月,老叔从部队转业到湖南衡阳核工业二七二厂,在宣传部任干事。
据老叔说,建厂之初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特别是天气酷热,让许多北方来的人吃不消。在土方会战竞赛中,地面烫得不能赤脚,厂里给大家发草鞋穿,所以,有人风趣地形容二七二是“穿着草鞋起步”,“穿着草鞋跳舞”。10月,三个主厂房建设相继开工,掀起了全面建设新高潮,宣传部门运用“战地报道、广播快报、大字报、送喜报和流动红旗竞赛”等形式宣传发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组织和领导对老叔很信任,还让他承担了一些会务、接待等具体工作,包括中央领导、二机部领导来厂视察接待工作等。
老叔不适应南方气候,天热、生病,吃不好饭,一米七多的身高,体重不足110斤。第二年,我的老婶带着不满两岁的儿子来到衡阳,一家人终于团圆了。但不幸的事也随之而来。儿子来了以后经常生病,腿越来越软,医治了很长时间也不见效,落下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但是,老叔克服困难在二七二厂坚持了8年。
1966年,老叔随本溪援建工程队调到辽宁省本溪市,先后在汽车客运公司、园林管理处工作,1986年离休。
老叔有12年军旅生涯,1955年授中尉军衔,先后获得解放东北、解放华中南、抗美援朝等纪念章。2019年以来,老叔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等纪念章。现在,老叔老婶和两个女儿生活在一起,孩子们非常孝顺,祖孙三代过着幸福的生活。
刘富芝与老伴儿的幸福晚年
老叔的故事就写到这里。正如老叔自己所说,他很平凡,他就是千千万万士兵中的一个、千千万万基层指战员中的一个、千千万万基层干部中的一个。他们个人没有多少传奇故事。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
只要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千千万万个他们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传奇故事!
策划|杨金凤
编辑|余诗君
(来源:2022.9.26“中国核工业”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