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强化引领“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责任担当,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按照中期300万、远期500万的人口规模,稳步优化提升“一心四城”空间布局。
上述,确定了三大奋斗目标:一是担起省域副中心城市责任,负责任地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二是针对现有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等崇高定位,再次启动规格升级,结合两个“身份”来看,这是“去副”转变为更大区域中心城市的意思;三是中心城区人口配置间接对应省会、副省级城市(含国家计划单列市)或发达城市,直接对应省域副中心城市以上级别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些目标对于襄阳而言,看似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毕竟,襄阳的另一个定位——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所对应的是湖北、河南、陕西三省局部地区(涉及十几个省辖地区),板块上已超越省域副中心城市范畴,等于说,这个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身份使襄阳拥有了大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市的权限,故而,得出襄阳中心城区500万人口目标与省会及以上级别的高能级城市挂钩的结论。
从格局上来说,襄阳于2018年获得国务院“验收”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此次提出的“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则意味着这个能级大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明确的是,能够大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至少是省会。最终显而易见的是,襄阳中心城区500万人口与国家定位吻合。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襄阳常住人口5260951人,占全省9.11%,位居湖北前三。相比较而言,全市常住人口才500万多一点,中心城区人口达到500万是不是空谈?
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以深圳为例,原为小渔村的它,从1980年开始发展,至今已跃变为国际大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数据显示1756.01万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40万人增加713.61万人,增长68.46%,年均增长5.35%。
也许你会觉得襄阳与深圳不在一个轨道,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那年,襄阳被评为全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第一名!没搞错,都是第一,然而襄阳被超越了,狠狠地甩在后边,甚至看不见“减速灯”。但这并不能用“沿海比内陆强”来自我安慰,因为襄阳改革开放比深圳更早,资历及实力比深圳更强。2018年,深圳企业华为公司华中基地负责人对襄阳赞不绝口,他说,襄阳是鄂豫陕渝毗邻区域唯一的大城市。由此可见襄阳曾经的巨大影响力,当时媒体都很少概述襄阳被原建设部认定为中西部少有的非省会大城市,更少报道襄阳1996年被国务院明确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然而,襄阳的历史能够被深圳企业高管知道,一方面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及当领导的必备技能,另一方面告诫襄阳人要多学习,不然连自己祖宗的姓啥名啥都晓不得。
新世纪,深圳不仅超过了武汉、成都、沈阳等一大批原全国十大城市,还超过了重庆、天津两个省级城市,襄阳自然“被超”。但是,输的不彻底,襄阳人不服输,毕竟襄阳曾拥有当今上海一样辉煌的往事,何况千禧年开始被耽误、阵痛了好几年,但吃老本吃了十几年,前前后后浪费的光阴犹如万桶金,到长沙、南昌等地超过襄阳,看起来毫无复兴之力,实际上又鼓足勇气缓慢地站起来。
2019年,襄阳已重回全国50强市序列,连续两年位列其中,就非省会城市而言,汉江流域仅此一例。这一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说明襄阳所属中心城区、市区、县城人口增长很快,高于城区承载能力,现有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需求。到了2020年,特殊情况让襄阳有心无力,到了今年,终于重启久违的300-500万的人口配套,市辖区扩容与功能区填充一并进行。
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名发布关于襄阳发展的意见:促进襄阳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这个意见,不只是出自顶层,而且还是不多见的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名文件,意义非凡,象征着中央最强音。
按照中央方略,国家、省里都要支持襄阳发展,让襄阳等少量城市紧随省会,大大增加发展机会。并且,指名道姓地要求襄阳人口集聚,这与襄阳中心城区500万人口目标相对应,这是对近几届党政班子的认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襄阳获得中央支持,这种可谓是机遇千载难逢。上次是九十年代,在高速前进时代,一年相当于过去五年、十年……
实际上,这个《意见》早几个月成文。1月时,襄阳市还发布过中心城区230-260万规模的稿件,一说是草案(研究)。从2021年4月23日,中央中部高质量发展意见生成后,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切合实际的人口目标,下限300万,上限500万,中心城区(“一心四城”)以外人口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