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奥斯曼人的叛乱继续与英国的战争努力结盟。
侯赛因·本·阿里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横跨阿拉伯,包括巴勒斯坦,直到土耳其边境。一些阿拉伯穆斯林认为与基督徒并肩作战是背叛伊斯兰教。
侯赛因的儿子费萨尔(由亚历克·吉尼斯在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饰演)负责他父亲的叛乱,他的动机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和摆脱土耳其统治的独立愿望,而不是宗教教义。他相信,作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他和他的父亲有权掌权,他和他的父亲对这些批评置之不理。
侯赛因的军队主要由贝都因和其他沙漠游牧部落组成,他们只是松散地结盟,对各自的部落比对任何阿拉伯民族主义都更忠诚。
费萨尔想说服在奥斯曼军队中服役的阿拉伯人叛变,加入他的事业,但很少有人这样做,直到战争即将结束,谁赢谁赢更加明显。
在埃及的英国人派遣了一名年轻的军官T·E·劳伦斯上尉与阿拉伯人合作,劳伦斯成功地让阿拉伯人按照英国的战略协调他们的行动。
他们让土耳其人守着麦地那,同时多次攻击汉志铁路。然后在1917年春天,阿拉伯军队向北移动,占领了红海沿岸的延博和维杰,也就是今天沙特阿拉伯的西北部。
1917年5月,侯赛因·本·阿里从法国外交官皮科那里得知,法国和英国希望在阿拉伯的未来发挥作用,两国已经在阿拉伯划定了边界。
皮科指的是一年前达成的《赛克斯-皮科协议》,在他们会面时仍是秘密。皮科试图说服侯赛因和他的儿子费萨尔,这样的安排会很好,但侯赛因被冒犯了。
他告诉皮科特,他收到了阿拉伯各阶层*的来信,他们承诺真正效忠于他,把他作为他们的领袖和保护者。他抱怨说,在阿拉伯把基督徒和穆斯林分开会在人民中间制造分裂,助长偏见。
他呼吁阿拉伯人民独立于外国统治的愿望得到尊重,他说,最近被土耳其人处决的人在行刑前曾说过:“我们不介意。我们的国王……很快就会出现为我们报仇"
英国、法国和侯赛因继续他们的战争努力,7月,由劳伦斯和贝都因酋长奥达·阿布率领的军队占领了亚喀巴港(在红海的东北端)。
1917年11月2日,英国发表了《巴尔福宣言》,宣布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民族家园”。这是战时的机会主义,给德国制造了麻烦,因为德国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口。
宣言如下:
国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民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但有一项明确的理解,即任何行为都不得损害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社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任何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公布了《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副本,企图在自决问题上为难协约国。协议全文于11月23日刊登在布尔什维克的报纸上。
这让英国人感到尴尬,他们以参战是为了比利时人的权利为借口发动了战争。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在参战时坚信人民有自决权。
1917年12月,英国人和他们的阿拉伯盟友将土耳其人赶出耶路撒冷。出于对这座圣城的尊重,英国指挥官艾伦比徒步进入了这座城市。
阿拉伯人一直战斗到1918年。
10月,他们和英国人一起控制了大马士革和叙利亚。在大马士革,人们为从奥斯曼统治下的解放而欢欣鼓舞。奥斯曼在10月30日同意停战。
英国和法国正在努力安抚阿拉伯世界对解放持怀疑态度的人。欧洲对阿拉伯的影响被描述为“像灯塔一样”指引着航海家。一名英国高级官员认为,对外国(英国)军队存在的抱怨和对完全独立的渴望来自“狂热的穆斯林和‘年轻的阿拉伯人’急性子”组成的“小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