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县
易之名来自有易氏部落,相传先商时期有易氏就曾活动于此。《竹书纪年》记载: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历史学家翦伯赞、郑天挺在《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断言,“有易氏是商代北方的一个部落,大约在今河北易县。”
战国时期,燕昭王在今易县东部筑下都。秦灭燕后置易县(治所在今容城县东),因易水而名。西汉在今易县地置故安县。据易县镇国寺石佛座石刻记载,隋开皇元年(581年)置易州,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易县。
易县历史悠久,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燕下都遗址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等著名革命纪念地。
唐 县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县时,即定名唐县。此后,除南北朝及五代十国期间曾短暂撤销或改名外,唐县之名沿用至今已达2200多年。
今唐县县境,唐尧时尧受封于此为唐侯国,都唐邑(亦称阳邑。今故城)。清光绪版《唐县志》引《名胜记》云:“唐县乃古唐侯国,尧之始封也。”由此可见,唐县之命名,肇于上古,以古帝尧封侯之地而名。
三国魏咸熙二年(265年)迁治今县城。北齐乾明元年(560年)并入安喜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唐县,属博陵郡。唐迁治西城子,属定州。宋代县治迁回今县城。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