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景啸尘)福建宁德的古田县,一直以出产银耳等食用菌闻名,而吴冰英就住在距离古田县一个小时车程的自然村落里,种植食用菌是全家的生计。2017年底,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吴冰英把自己种植银耳的小视频发布到网上,“因为现在城里的好多小姑娘都吃银耳美容养生,但是她们应该不知道银耳是怎么种出来的”,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让她收获了上万的粉丝和更有趣的生活。
吴冰英和她种植的银耳。受访者供图
不后悔 为了孩子返乡
古田县位于福建东北部,境内山峦起伏、岭谷相间,而吴冰英家就在大山深处,“山跟山之间陷下去的地方”。受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村里至今没有路灯,道路也多是坑坑洼洼的山路,村民基本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吴冰英其实也有过留在城市的机会。2012年,她刚从福州的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就在当地一家电信营业厅找到了工作。因为能吃苦、眼里有活儿,还很快当上了店长,每个月有三千多块钱的收入。2013年5月,她结婚后有了可爱的宝宝。
可也正是因为孩子,她纠结许久之后决心返回大山深处。一方面,她不想把带孩子的任务推给家里的老人们,另外,也觉得孩子被丢回村里做留守儿童很可怜。吴冰英告诉记者:“看到了太多留守儿童的生活,真的感觉很心酸,每到节假日,孩子们就会在村口等着一天仅有的一趟公交车,期盼着父母回来。如今,即便不是有现在的机遇,我也坚信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我可以看着孩子的成长,陪伴着他,从呱呱坠地到现在上了幼儿园,一颦一笑我都参与了,虽然我给不了他最好的物质生活,但是我相信能教育好他,做一个孝敬长辈、懂事的孩子”。
由于现在吴冰英在乡下的收入还不是很稳定,他们夫妻俩没有都留在老家,吴冰英的老公假期会回来帮忙。他们认为多一份收入,就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让家里年迈的父母也能多一份保障。
查看银耳长势。受访者供图
种银耳 接棒父母手艺
回到古田后,吴冰英也一直考虑自己要做点什么事情,2013年她开始着手接触银耳,跟着父母一起学习,一起种植。她告诉记者:“我们家乡这里是‘中国食用菌之都’,所以每家都会种一点,过去一直是父亲一个人干活,每天天还没亮就出门,傍晚才回来,可即便这么辛苦,也不足以支撑全家人的生活,后来我母亲放弃了教师的工作, 1997年开始种植食用菌,那年我们家第一次种植银耳就赚了一千多,别看现在觉着不多,那时候可几乎挣出了平时一年的工资,全家都很开心。当然后来也赔过钱,后来爸妈每天去别人那里学技术,慢慢摸索,总结经验”。
在古田,农户们主要种植代料银耳。所谓代料,就是银耳生长的“土壤”,以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以此配置银耳生长。虽然童年时常看父母种银耳,但吴冰英自己操作起来,才知道这个行当有多辛苦。以代料为例,种银耳之前,要先把代料蒸熟。吴冰英父母那一辈主要是用锅,每锅只能蒸几筒代料,“经常是一天到晚都在蒸”。现在村里稍微进步些,有了专门的代工流水线,可以请人帮忙蒸了。
代料蒸好之后,就要培育菌丝,菌丝成熟后,再运到大棚里的架子上放着。银耳长出后需要经常喷水,因此入夜后一家人从来不能一觉睡到天亮,至少得起来两三次给银耳通风浇水。“种植过程反正都知道,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就拿喷水来说,不同的生长阶段需求不一样,水量一定要控制好。”吴冰英说,每批银耳差不多有两万多筒,但也不是筒筒都能成功。由于菌种的不完善,目前吴冰英种植菌类的年收入也不太稳定,从几千元到二十万元不等。
吴冰英不光种银耳,还种植木耳香菇等产品。受访者供图
小视频 开启网售模式
刚开始吴冰英在家里帮忙采银耳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之后好多朋友、同学就都私聊我:能不能帮他们发货,从来没有见过新鲜的银耳,装箱给他们寄了。他们都非常满意,经过朋友推荐买的人也越来越多”,吴冰英说。
因为山里地形险峻,宽带网时好时坏。所以,看电视仍然是村里家家户户的主要娱乐。2017年底的一个晚上,吴冰英的老公看节目时,偶然听到了“快手App”,此前从没出过福建,每天在深山里围着银耳劳作的两人,决定把全家人种银耳的日常分享给快手“老铁们”。“我们见到了没去过的草原和大海,也没准有些人也没见过怎么种银耳吧”,吴冰英说。
于是,吴冰英取名为“古田菇娘”,2017年底,夫妻俩的第一条视频发出。视频里是家中的银耳大棚,一排排木架就像图书馆里的书架,吴冰英站在两排木架中间,笑眯眯地拿着两筒银耳。放眼整个大棚,架上的两万多筒银耳已经快要成熟,大朵大朵的银耳仿若白云一般。
出乎夫妻俩意料的是,这条视频上了快手热门,播放量达到40万,收到3000多个赞,还有400多条评论。许多网友留言说是头一次见到新鲜银耳,觉得好漂亮。
一段视频不仅给一家带来了快乐,更为他们带来了生意,“只要是买过的,基本上会回购”,说到这里,吴冰英语气里满是开心与自豪,“我们大山里的空气和水都很好的,而且绝对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说实话,其实我也不懂怎么弄防腐剂那些东西。”
大山中培育的银耳。受访者供图
新希望 带动全村致富
吴冰英表示,父母开始还觉得两个小年轻整天玩手机“不务正业”,如今也都认可了。今年年初,吴冰英被评为“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她的愿望简单又朴素,“让大家吃到好的银耳”。
在吴冰英看来,之前种植银耳最大的困难还是销售,无论银耳长得有多好,价格却很低,商贩找借口百般挑剔。全家人每天辛辛苦苦,最后不得不低价卖出银耳。“我现在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能力,通过平台尽量自己多卖一些,不仅自己受益,更多的老铁也会以低价格买到更新鲜无添加的银耳。”她说。她寄过最远的快递是新疆,因为路途遥远,运费就要30块钱左右,但对方还是持续地从她这里买银耳等各种菌菇。
现在吴冰英所在的村子里,年轻人几乎都去外地打工,他们不愿意留在小山村里,大城市才是大家向往的。她告诉记者:“现在留在村里的都是些中老年人,我会不时喊他们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有年轻人看到我们做的效果不错,打算一起回村,一起通过视频让大家身临其境,卖出我们的劳动成果”。目前的吴冰英自己家的银耳和菌类卖光了,会找一些叔叔伯伯一起卖产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吴冰英夫妇也希望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优质银耳带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甚至开始想到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一条有特色的家乡产业链。“虽然还处于创业初期,但将来希望能带着村里人一起参与,一起改善生活”。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编辑 张牵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