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防治措施
播种前,应仔细筛选种薯,用0.2%的福尔马林对种薯进行消毒,避免将带病种薯播入土壤。耕作措施上,应在播种前深翻土壤,以改变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其基数,并且采取轮作的种植方式,避免与茄科作物进行轮作,以降低病害发生程度。当马铃薯发生疮痂病时施用芽孢杆菌5倍液90 L/h㎡,对于疮痂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
4.3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一种风雨传播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的危害部位为马铃薯的茎、叶片、块茎,感病的马铃薯叶片同化能力明显减小,对于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叶片感病时,可以看到白色的霉斑,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病原菌在20~23 ℃,相对湿度较大时,病原菌蔓延、侵染最快。
4.4 防治措施
耕作时,注意培土,避免病原菌随着雨水侵染块茎,且注意合理施肥,避免植株徒长而造成的抵抗力降低。适当增强植株间的透光率,降低空气湿度,可以减少孢子囊的形成,降低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发病初期,可以拔出病株,并在病株周围喷施甲霜灵锰锌等药剂,避免病原菌的扩散。当病害大面积发生时,则需要整体喷施。利用丁香、大蒜组织的提取物来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对于晚疫病的防治,也有着良好的效果,这种生物防治技术,不但不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农药。
5 结束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只有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出适合当地的种植模式,才是获得高产马铃薯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