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苡铭,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广西梧州市龙圩区盆景协会副会长、岭南盆景网版主(铭松苑)。从艺19年,尤擅山松造型、改作,积极交流,务实勤干,于家园中蓄育良材百余棵,并输出技术服务,活跃于两广山松盆景界。作品雄奇、雅逸,于省内外盆景展览中屡获殊荣。图为刘苡铭与夫人韦燕群于参展作品前合影。感谢夫人的支持与帮助,奖牌上有她的一半功劳。
关于松树拿弯造型的经验之谈
广西梧州 刘苡铭 摄影 李建
2009年4月29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在广东顺德韩学年大师的盆景园——品松丘,举办了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这是盆景界对岭南山松盆景认可和重视,以“韩松”为代表的岭南山松盆景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岭南盆景的一个新突破。
二十一世纪以来,山松盆景于岭南地区迅速普及,桩材原胚供不应求。作为岭南盆景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山松桩材最重要来源地——广西梧州地区,日益凸现于盆景人之视野。梧州多山,山泥为黄泥夹沙,土质疏松贫瘠,适合山松的生长。而且此类土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形成山体崩坍现象,这种自然灾害形成独特的生境生态,恰恰为长成山松盆景桩材提供了先决条件:水土流失,使松根裸露,使原本直立生长的松桩改变了生长方向,这就形成了千姿百态、鬼斧神工盆景桩材。梧州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一直有采挖山松桩材的传统,自2000年山松盆景大热以来,曾有近千人从事山松的野桩采挖、小苗培植、造型创作等工作,为一时之盛。
我是土生土长的梧州人,从小得益于身边深厚的山松盆景学养和气氛,耳濡目染,对山松盆景情有独钟,虚心向玩盆景的老前辈们学习造型制作方法,自己也开始制作盆景,及长,兴味日隆,并与行内树友广泛交流。 2009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在韩学年大师的品松丘盆景园举办的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与参加山松研讨会人员几十位前辈、老师共同讨论松树的未来发展趋势,分享山松盆景制作经验,互相交流、学习,在笔者的从艺历程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图1 出席中国松树盆景研讨会的嘉宾合影,前排左一为笔者
近二十年来,我从事山松盆景拿弯造型研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今借宝刊专辑一隅,略谈松树拿弯造型理念与养护,抛砖引玉,与广大树友交流、探讨。
岭南盆景苍劲雄秀,自然潇洒,百态千姿,一棵桩材从定位、立意、构思等,都是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的表达,通过自己实际操作,把想像中的构思方案付之实施,做出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作品,并充分体现造型变化后“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美感——能在造型构思中将一棵普通的桩材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应该是盆景创作的初衷和目标。
本文将与树友分享我于2O18年5月改作一棵直径达16厘米的地植山松拿弯造型的过程,并略谈关于松树造型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图2。松桩正面树相
图3。松桩背面树相
这棵山松的优点是根盘靴霸,抓地遒劲,主干从根部出土位置开始,树身曲折游柔,静如虎踞,动若游龙,颇有卧龙欲飞之态。缺点是树身主干上半截直立生长,节间过长,变化不大,柔软无力,欠缺转折灵动,树相呆板,没有巨龙腾飞之势。
经过审树度势,我决定大胆采用十字破干法,拿弯主干,将原来直立生长的上半截主干,通过破杆拿弯方法,改作成为海底捞月式悬崖盆景型格。设计操作将主杆回旋向下,力求一气呵成,气势连贯,树身与根部相互呼应,突出个性特点;把此松拟成高山之巅或悬崖深谷的腾飞巨龙,彰显“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精神。同时,还要体现“神与物游,不为物累,我在其中”的美学思想,并且挑战自己(大直径)松树拿弯造型的创作技能。
在岭南盆景型式分类中,悬崖型盆景属于画意型。顾名思义,画意型盆景,讲求诗情画意,意境深远。悬崖型盆景的意境是:绝壁峻岭之上的老树,处于残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了生存而追寻阳光与空间,头根紧咬于悬崖绝壁,枝干凌空,偏向崖谷一面伸展,绝处逢生,百折不挠,天长日久,形成了据崖而生的跌宕、倒挂、抬头等奇特的树相,给人以触目惊心、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最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体现了艰苦卓绝、永不放弃、努力拼搏的意境。自然成型的上好山松悬崖桩材,较其它型格的桩材更难得,甚至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这类桩材大都长在峰顶、险崖以及环境恶劣的险要之地,采挖和运输的难度都很大,虽然是如此一桩难求,但是我们都喜爱这个造型的桩材。这样,没有天然的靓桩,就只能是通过人工拿弯去塑造心目中的良材了。
我们先谈谈松树破干拿弯时要注意的事项和要求:
首先要因树造型,尤其是看清楚景树的走势和动态,包括树的主干、主枝、分枝的分布格局,再构思如何将树干拿弯造型,拿弯变形后的树态要追迎原桩头根部的出土走势,取势定格,使造型后整体树势呼应得体,达到理想效果。
在拿弯树干前,要先固定景树的树身,尤其是拿弯的位置之前端,防止滑动,防止拿弯的力量作用于“不需拿弯的其他部位”,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