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没有感到“年味”越来越浓了呢?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所有人在忙忙碌碌的同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而现在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在线上订购年货,相比之下,虽然便捷了许多,但却少了很多的年味,所以很多人都很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除夕和春节,咱们一般习惯叫“过大年”,既然有“过大年”,那自然就有“过小年”。大家都知道,“过小年”的习俗南北稍有差异,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这是除夕以前最后一个传统节日,也叫“灶神节”。
小年
过小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除尘祭灶神,还有小朋友最喜欢的“灶糖”吃,不知道你吃过灶糖没有呢?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但是我对灶糖的印象特别深,因为灶糖实在是太粘牙齿了,如果是正好遇上换牙的时候,可千万别吃灶糖,否则谁吃谁知道!说了这么多关于小年的习俗,你知道为什么要过小年吗?
除夕春节是过大年,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小年和大年也就隔了几天而已,和大年相比,小年越来越没有存在感,那我们为什么要过小年呢?
小年
在东汉以前,古人并没有过小年的习俗,但是有祭灶的传统,因为早在夏商周,民间就有供灶君的传统,先秦时期,祭灶属于“五祀”之一,古人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传说腊月二十四这天,灶神爷要向天帝汇报每家每户这一年的言行善恶,所以老百姓在祭灶的时候,要用灶糖粘住他的嘴,使得灶神爷在向天帝汇报情况的时候嘴巴甜甜的,才会多说老百姓的好话,所以就留下了吃灶糖的习俗。
而过小年的传统,大致始于东汉,东汉的史籍记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
小年
也就是说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就有过小年的习俗,汉代把小年称作“小岁”,在这天,家人团聚,晚辈要向长辈敬酒,然后置备礼物,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帖上给君师送去以表达庆贺。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小年同样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只是相对过大年而言,小年是以家庭为主,关起门来一家人团聚宴饮,虽然要给君师送去礼物和名帖,但是不用出门拜贺,而过大年,不但要亲自去拜贺君师,还得和亲友走动相互拜年,由此可见,小年的作用,最开始就是家人的团圆,团聚和庆贺的范围比较小,仅限于家庭,所以叫“小年”。
小年
小年的说法,大约是唐代以后才正式出现,到宋代的时候,过小年的日子就已经确定为腊月二十四,宋代大英雄文天祥曾写过一首诗,诗中说“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这首诗写于1279年的腊月二十四,当时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囚于大都,诗中的“春节”不是咱们现在所说的春节,而是指立春这个节气,1279年腊月二十六是立春节,春节前三日说的就是腊月二十四,“江乡”是指文天祥老家江西,所以在宋代的时候,南方就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小年这个节日的主题,历来是祭灶和团圆,通常这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天,如果到小年还没把年货备好,一定要记住赶紧去置办,有些地方的风俗比较忌讳在小年之后办年货。
小年
按照传统习俗,在小年这天全家老小都要参与扫尘,给家里来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过去还有在小年这天洗澡理发的传统,因为传说正月理发不太吉祥,要到二月二龙抬头才可以剪头发,所以过年之前只有在小年的时候理发最适合,过完小年,理发的师傅也就放假了。
过小年还有祭灶神吃饺子这些习俗,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您那儿还有什么比较独特的小年风俗,也欢迎留言分享,最后祝大家小年夜阖家团圆、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