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项橐听了来龙去脉后,陷入了思考。不一会的功夫,他跟魏氏说道:“有办法了,母亲你就烙个大饼,完了再弄生、熟各一盘韭菜,都用大蒜和酱拌上就行了”。
魏氏满脸疑问地望着项橐,琢磨着他刚才说的一番话。项橐看出了母亲的不解,便解释道:“生韭和熟韭加在一起,二韭(九)是一十八,蒜和酱算两样,这不正好是二十样”。
魏氏明白了项橐的意思,便照做起来,毕竟当下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官差望着端上桌的菜,盯了一会便大笑起来,心中对项橐赞赏不已。看到官人并没有动怒,项父和妻子那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项橐不仅聪慧无比,还因此使家人化险为夷,留下了一番佳话。
项橐的智是天生的,还有一种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地思考和实践获得的。
虚心好学的孔子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历值得每一个人借鉴和尊重。
公元前480年左右,身为鲁国人的孔子开始在当地开办私人学堂。他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将自身的余热用在用武之地。
图9
学生们跟在孔子的周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做人的德行也日渐提高。
鲁国规定的法律中有一条是: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见到本国的同胞因惨遭不幸致使其沦落为奴隶的话,只要解救他们,使其恢复自由身,那么解救者在回国后就可以上报国家,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把受难的鲁国人从外国赎了回来,可是此举并不是为了领国家的钱,只是单纯的善举,所以并没有向国家上报。
图10
听说此事的孔子立刻找到子贡谈话,说:“子贡啊,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圣人所做之事,是可以影响百姓的民风民俗的,其中的教导之意也会传授给百姓,所以包含的不单单是利己的行为啊。
纵观当今,鲁国的富人与穷人差距悬殊,如果你向国家领取了补偿金,对自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但是若你不去领取这份补偿金,鲁国以后哪里还有人再去赎回外国遇难的同胞”。
子贡细品之下,体会到了孔子的用心良苦。
随着教授的学生越来越多,孔子在用心教学之余,自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其中不乏不耻下问,谦虚向人学习的例子。
图11
公元前518年,孔子曾离开自己生活的曲阜,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历经几个月的风餐露宿,终于与老子碰面。
“冒昧地问一句,您就是老聃先生吗”孔子谦谦有礼地望着眼前穿一身长袍的老者。
老者眉头一皱,心想:他是怎么认出我的。看了他几眼,问道:“你是哪位”。
孔子回复道:“我乃孔丘,特意前来拜先生为师”。
老子听后,点头说道:“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早早地就在此等候。只不过在学问的研究上,你我不相上下,为何还要拜我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