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汉传佛教,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因其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母性人格,得以被老百姓所接受。
若我们在生活中以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为楷模,唤起社会大众对世界和平的关注与追求,以“慈悲”淨化社会人心,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
小编整理了观音菩萨四大修行“法宝”,佛陀力荐,赶快收藏学习起来!
“观世音菩萨”名号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大慈大悲,利益众生,于生死苦海,为作船筏,于无明长夜为作明灯。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佛教的“慈悲”精神在这个社会里边,已经存在有两三千年的时间了,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为什么现在却好像对社会的影响反而越来越少、越低了?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重新唤起这种精神对社会的帮助。
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也被认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大家能要确立自己所理解的、所认知的精神,然后按此去落实、去践行!
“大悲咒”
《大悲咒》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自身,即“观自在菩萨”,而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依《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内容来看,是“观世音菩萨”从如来处受持得到并宣说《大悲咒》,之后才具足“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于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首次听闻《大悲咒》。并受命以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当时的观世音菩萨位居初地,一闻此咒则超越八地。法喜充满的菩萨,立下为利乐一切众生而生千手千眼的誓愿,发愿后马上便具足千手千眼。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为之放光普照。
佛教的教理中,有“布施”之论,就是在践行慈悲精神。《大智度论》认为“布施有三:一为财施,二为法施,三为无畏施。”财施是给予对方财物的施捨,救助困苦的大众;法施是讲佛陀所说的法讲与他人听,使人获得智慧;无畏施就是救人于困厄,令人无所畏惧。
观世音菩萨在修持大悲咒得到大智慧后,便回馈众生,广为人说,因此我们才能听经闻法,如果我们能够一起学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济世精神及抱负,坚持追随、实践这个信念。这样的话,相信必能使到天清地宁、阴阳两利,如此和谐社会、世界和平的目的就不难实现了。
“心经”
《心经》是于大灵鹫山上,在佛陀的见证下,由舍利弗作为代表发问,由观世音菩萨“授课”的内容。被称为“经中之王”,是观世音菩萨给予众生的法宝之一,文虽简略,却是六百卷般若经典之精华。理极宏深,至圆至顿,最妙最玄。
《心经》主要教导世人怎样观照当下,在圣凡迷悟之间如何处理真理世界与世俗世界,故而《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我们学习佛法的纲领,是我们观照宇宙人生的大智慧。
《心经》四项主要内容
一、大智慧。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性空”。如何才能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必须通过甚深的般若观照,勘破万法的假相,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突破重重障碍,扫清万里乌云,现出晴朗的天空。
二、破执着。《心经》要我们彻底地把我执、法执破除干净,连破除干净的这种意念也不要存在。
三、到彼岸。破除了执著才能到彼岸,《心经》告诉我们,无智亦无得。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究竟涅槃,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来落实这些修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