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锦城散花楼》
唐: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是李白青年时期游历成都时写下的一首诗,描写了散花楼的富丽堂皇与精致华美,洋溢着年轻人的朝气,抒发了李白登高望远的愉悦之情,暗喻自己犹如雏凤在巢,终有一天将遨游九天。
三、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区,下瞰洞庭湖,前望君山,自古就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流传着“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神奇传说。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最早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横江将军鲁肃主持修建的阅军楼,其后又经历朝历代的多次重修,最著名的一次重修,当属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时任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的重修。修好之后,滕宗谅让人给远在河南邓州的范仲淹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请他看图作文,范仲淹不负好友所托,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岳阳楼记》。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五十八岁的诗圣杜甫登上岳阳楼,他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联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他感慨万千地写下这首《登岳阳楼》。
四、鹳雀楼
鹳鹊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在蒲州城西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为军事瞭望之用。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登上楼顶视野开阔,白云缭绕,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所以名为“云栖楼”。此地有一种嘴尖腿长、羽毛灰白色、以鱼为食的鹳鹊鸟,它们经常成群地栖息于楼上,因此人们都愿意称此楼为鹳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