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玉饰上的凤凰则更多地保留了战国时期的风格,眼睛和尾部开始出现长尾梢。到了东汉晚期,凤凰的脖子变得更加细长,犹如蛇颈一般粗壮有力,而大爪子也开始变得纤细修长。此时,凤凰的眼睛变得更加细长,但仍比之前更为精致。与此同时,凤凰的喙也变得更加小巧精致。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隋唐五代时期。
个人认为,隋唐时期的凤凰形象更加凶猛,看起来随时会进行攻击。宋代的凤凰形象开始在脖子上出现飞扬的脖翎,同时眼睛变得类似长杏形,唐代的凤凰形象比之前更加饱满有力,脖子变得更加纤细修长,眼睛也变得更长。然而,唐代的凤凰经常将眼睛刻画成一头大一头小、略带三角的样子,看起来更加凶猛,一副随时要进行攻击的猛禽的样子。

到了宋朝,凤凰的形象已经接近于今天的凤凰形象,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来卷草一样的长尾巴变成了几条长长的孔雀毛一样的尾羽,脖子开始变得更加短,脖翎覆盖了整个脖子,并且变得更加温婉柔美、体态优美和动作轻灵。姿势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有飞的,也有站的。此时的凤凰的眼睛变得更加温润,不再是凶巴巴的样子。嘴巴也变得更加尖细,几乎看不到。

元代的凤鸟风格再次向唐风靠拢,脖子再次变得像蛇颈一样细长并打弯,并且再次出现唐风样的脖翎,但是明显嘴巴的大勾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略有弯度的长尖嘴,与宋凤的嘴相似。此时的眼神也变得更加温和,不再是一副随时要刀人的样子。
明代的凤凰脖子再次变得更加纤细修长,有弧度但不再打弯,喙变得尖短而略带勾形,眼睛已经与现代凤纹十分相似,喙上开始出现灵芝状器官的纹路,脖翎也变得更加繁复。清代的凤凰基本上与现代的没有太大区别,大多数的眼睛长而尾梢上挑,但有时凤凰的眼睛却又细小如黑豆。民国时期的凤凰眼睛已经完成蜕变,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凤凰的样子。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凤凰形象:脑袋匀称,羽冠不再高耸,喙上通常长有灵芝纹,眼睛长而尾梢上挑。眼神温和,羽毛以金红为基调呈七彩而绚烂。脖子纤细修长,有时还会露出一双笔直漂亮的大长腿。长长的飘逸的尾羽像孔雀尾一样飘逸和柔软。
那么问题又来了,凤眼有时是圆的,有时是三角的,有时短而偏它有时又长;有时是杏仁形,有时也会是豆豆形;有时尾梢上挑,有时又不上挑,有时大来有时又会小。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凤眼是在近现代才演变成这种形态,用于形容一个人的眼睛狭长而有神采。那么,历史上被称作“丹凤眼”的眼睛,实际应呈现何种形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