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法国市政都懒得管的荒地,被一群华人用来开垦种上了菜。
咱们华人真是太勤劳了,对种地有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执念。因为我们都是从饥饿中走出来的一群人,我们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地里的小苗就是希望。你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对它越好,它给你的收获和回报越多。
然而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虽然从早到晚辛勤地劳动付出,可是得到的却少得可怜。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另一方面是统治者无情的剥削压榨。难怪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面我们就从几首古诗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从而教育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为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描写农民们通过辛勤地劳动,把能种的田都种了庄稼,经历了春播秋收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为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刻画出一位饱尝生活艰辛却缺衣少食的陶者形象。通过对比,对不事稼穑、五谷不分的达官显贵进行了无情的斥责,控诉了社会的不公,表达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张俞所作,描写的是乡下蚕妇进城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的遭遇。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