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各方面的问题也很多。首先,区划不合理,造成了管理难度很大。第二,地方机构的设立非常粗犷,到了元朝后期,这一问题更加明显。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明成祖朱棣迁都以后,明朝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格局,当时,为了抵御北方草原骑兵南下。
明朝撤销了甘肃省,并入了陕西省。因此,明朝统治时期的陕西省,其实相当于两个省。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完成的,例如广东省、贵州省等等。当时,延安市的前身延安府,一口气下辖了3个散州和16个县。这是因为延安周边的地形复杂,很难人为的调整。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根据自己的需要,清朝对行省进一步调整。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甘肃省重新设立,湖北省、湖南省等省份设立。在清朝统治时期,延安府下辖的地区,调整为10个县,分别是: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安定县、保安县、宜川县、延川县、延长县、定边县、靖边县。其实,从这些县的名字,不难看出延安的地质结构和重要性。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各地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经济建设的阶段,一系列重要项目也陆续展开。当时,陕西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专区,例如延安专区、榆林专区、绥德专区等等。
其中,延安专区下辖总计12个县。1956年,绥德专区撤销以后,部分县划入了延安专区,延安专区下辖了14 个县。到了60年代末期,全国所有的专区都更名为地区,延安专区更名为延安地区,至于区县数量没有变化。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各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改为了地级市。
1983年,咸阳市等地级市陆续设立。与此同时,延安地区下辖的宜君县,划入了铜川市管理。到了90年代,随着延安地区的不断发展,1996年,延安地区被撤销,设立了延安地级市。进入21世纪以后,延安市的城区面积逐步扩大,人口总数逐步增加。后来,安塞县被撤销,更名为安塞区。随着子长县的发展,子长县被更改为子长县级市。
截至这个时候,延安市形成了2个区、1个县级市和10个县的区划格局,总计13个区县。延安市的下辖区县数量多,这是由延安周边的复杂地质结构决定的,根本无法像平原地带那样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