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节和618哪个力度大,小米米粉节几月几号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02 23:19:07

2024年2月活跃设备占比,图/QuestMobile

面对来势汹汹的华为Pura70,小米14系列目前仍只能通过降价实现“性价比”来抵御。一刻商业注意到,近日消息称面向海外的小米14T机型正处于秘密研发中,或将于9月发布。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在国内高端市场小米仍需要扛住压力与华为正面对抗。

小米SU7声势浩大,华为系汽车也有压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与小米的形势几乎逆转。

在苹果宣布停止造车业务的背景下,小米第一款纯电轿车的定价受到全网关注。通过连夜修改定价调低2万多元,小米SU7起售价降为21.59万元,将质疑转化为流量,使得3月底的发布会几乎出圈成“车圈春晚”。发布半小时内,小米SU7即获得5万台预定,24小时候更突破了88898台。

4月18日,雷军现身小米北京汽车交付中心,仅一分钟便吸引来10w 观众。在这场直播中,雷军透露,小米SU7当前销量比预计高3~5倍,当前合作伙伴也在提速生产。

社交媒体平台上,有预定小米SU7顶配版的车主指出,订单交付时间比此前锁单时更加提前了。对此,小米客服回应称交付时间会进行动态调整,后期提升产能后或提前1~4周。

米粉节和618哪个力度大,小米米粉节几月几号(5)

小米SU7,图/小米官网

小米SU7尚未大规模交付,汽车厂商的应对已经展开。4月内,小鹏G9全系最高降2万元;极氪推出了售价为20.99万元的极氪007后驱增强版;特斯拉宣布Model 3/Y/S/X全系在中国大陆地区降价1.4万元;蔚来推出最高为10亿元的油车置换补贴,等等。

同样作为行业新秀,华为系汽车也在承受压力,其中问界M7数款车型大降最多2万元,而华为鸿蒙智行旗下首款纯电车型智界S7则在4月11日宣布增配降价重新发布。此外,如我们上文所述,4月23日发布的问界新M5,也已经祭出了价格战打法。

与前述供应链强劲的小米SU7不同,华为智界S7去年11月发布后便因为芯片缺货、工厂搬迁陷入交付困境,随后数月销量均没有破千。

此次重新发布,智界S7主要变化在智能化方面。余承东表示,智界S7全系都将升级为华为高阶智能驾驶ADS,其中入门款Pro版本增加基础版ADS,电池容量升级,此外三款则降价2万元。

从智能驾驶与定价角度,不难看出华为智界S7都在力图与小米SU7站上同一条起跑线。但从效果来看,智界S7并未引起类似SU7的出圈效应。

米粉节和618哪个力度大,小米米粉节几月几号(6)

智界S7汽车,图/华为官网

而在汽车业务定位与投入上,华为系汽车恐怕同样无法比肩小米的“破釜沉舟”。

对于造车业务,雷军曾宣称,小米现金储备超1300亿元,能承受5年内连续亏损。而华为车BU业务早将实现盈亏平衡列为目标之一,早在2023年2月,余承东便曾透露,华为车BU希望在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

其外,同为互联网手机的代表性企业,华为与小米的造车理念类似,重视整车生态以及高端智能配置,希望将软件优势与汽车生态融合,但两者在入局汽车行业时采用的模式大不相同。

与小米以身入局汽车行业相比,华为拥有鸿蒙智行智选车模式、HI解决方案模式、Tire 1模式3种模式,从各个角度提供华为的技术优势,参与造车的程度也各有深浅。

总体来说,华为造车业务无疑在模式上更加稳健,但小米汽车在产品的最终呈现上有着更高的吸引力,更能发挥自身优势。当两家汽车产品定位重合,华为的蛋糕或面临进一步“压缩”。

频繁较量,华为小米都不轻松

从手机圈缠斗至汽车圈,过去十几年里,华为和小米你来我往的相互“diss”,早已成为常态。

之前围绕手机竞争时,从技术到产品到营销,双方的暗中较劲几乎没停下来过,雷军和余承东这两大关键人物,更是频频上演口水仗。

如今,双方将这种针锋相对的动作,延续到了新能源汽车赛道这一舞台。

近半年来,两家之间同样“互cue”频繁。在智界S7重新发布前,雷军在微博上祝愿智界S7大卖,而鸿蒙智行也同样祝贺SU7上市热销,完成一番“友好互动”。但发布会上,余承东从未放弃与小米比较的机会。

在发布SU7时,雷军曾称车厂们往往忽略手机支架,而小米要为汽车装上最好用的手机支架。随后在智界S7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鸿蒙车机导航使用率高,手机应用全量上车,“为啥要手机支架”?

在智能驾驶的落地上,小米SU7预计4月份开启用户测试,5月份开通十座城市,到8月份才能全国开通。针对这点,余承东又在发布会上暗讽:“华为智驾是现货不是期货,而且是最好的现货。”

米粉节和618哪个力度大,小米米粉节几月几号(7)

余承东,图/华为官网

而在去年年底,华为小米刚刚经历一场“骂战”。彼时,余承东公开提到友商的“龙骨转轴”抄袭华为“双旋水滴铰链”,随后小米官博回击称技术完全不同,余承东所言均为不实言论。

回顾发展历史,华为与小米的纷争起于荣耀、红米品牌的定位重合,荣耀希望打进“性价比”代表红米占据的中低端市场,自2014年后便开启年年“互撕”的传统,暗中diss“友商”的动作反而为新品引来流量。

不过在华为2020年业务收缩下,近年来双方的对拼少了很多。

如今,从高端手机到智能纯电汽车,华为、小米的产品再次形成明显的对位,频繁“互怼”重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两家企业的竞争正进入关键阶段。

对于小米来说,小米SU7的热销将促成品牌生态的进一步闭环,也有助于从整体上促进小米品牌的高端化。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希望用15~20年时间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品牌。

汽车市场20万~30万的价格区间市场份额最大,小米在生态上还需补全很多,例如大多数汽车新势力重点押注的SUV车型。

另一方面,小米手机向着高端化的目标仍需要更艰难的突围,单单小米14系列的成功并不能改变消费者对于小米的印象,仍需更多产品更能打、技术更前沿且成熟、体验足够优秀的高端机型。

对于华为来说,车BU业务逐渐走向了正轨,成了华为新的增长曲线,但面对接下来的竞争如何扩大业务范围,提供差异化服务,是华为仍需思考的课题。

手机业务上,华为从去年下半年实现强劲复苏,但成果同样有待巩固——由于新机型数量尚显不足,整体销量上仍比不过小米OV。

总得来说,对两家而言,无论是在智能手机市场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交锋还会持续下去。

但在这两大市场,竞争均已走向白热化态势。其中在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厂商格局已经趋向稳定,它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继续攻占、巩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行业格局还充满着变数,它们更需要思考,如何在这一市场中活下去,并且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