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怎么拍拍对方的肩膀,微信中怎么拍拍朋友的肩膀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07 10:03:16

来源:武志红(ID:wzhxlx)

作者:和小畏

在通常的认知里,当人被关心后,会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而你是否经历过这种情形:

被别人关心后,心里却更难受了。

咨询里,来访者小M表示,自己很害怕被妈妈的“关心”——

你老公现在赚多少?怎么这么少?

你怎么胖了这么多,得减肥呀!

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得早点!

万一收入不够,以后养不起孩子怎么办?

每次小M都听得很烦躁,可当她让妈妈别说,妈妈就非常难过,觉得自己明明是一片好心,却被女儿嫌弃。

“我也知道她是为我好,可为什么听完会这么有压力呢?”小M很郁闷。

现实中,和小M相似的情况却常有发生——一个人被“关心”过后,感觉压力倍增。

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施压式关心。

正常的关心是雪中送碳,它则是雪上加霜。

当人们处于施压式关心之中而不自知,则容易陷入和小M类似的困境:

一方面压力倍增,

另一方面还觉得是自己有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4种常见的施压式关心,并谈谈该如何去应对。

微信怎么拍拍对方的肩膀,微信中怎么拍拍朋友的肩膀(1)

4种常见的施压式关心

1、不停地抛出问题,却不提供支持。

常见的句式是“你......可怎么办呀”

比如:

“你还没买房可怎么办呀?”

“你和对象总吵架可怎么办呀?”

“你情绪老是失控可怎么办呀?”

表面上在“关心”你的情况,但仔细一琢磨,

所说的话都是在不断地抛出问题,并且不给你任何实质性的支持。

过多的问题,只会让人手忙脚乱。

其中最容易压垮人的,莫过于当中还夹杂着尚未发生的「假设性」问题。

像小M妈妈说:

“你以后要是没钱养孩子怎么办呀?”

或者,

“如果你们公司裁员了怎么办呀?”

“你对象万一以后变心了怎么办呀?”

这类问题是更加无解的,会把人的精力都消耗在对未来的忧虑之中,并且又无力去做些什么。

使得人光是围绕问题想一圈,就已经心累得够呛了。

2、过度唠叨重复

关心别人有时重复几遍是难免的,而一旦过度,则会起到反效果。

小M妈妈在电话里,总是反复提醒女儿:你太胖了,要减肥。

尽管小M已经有计划去运动了,可妈妈还是反复地“善意提醒”,她就会感受到烦躁,甚至连运动也没心思做了。

在亲子关系中,类似的现象也很常见:

父母越是好心去提醒孩子做事(比如写作业),孩子越是会抗拒,也常常会忘记、拖延。

这时,关心者会纳闷:我明明是好意,为什么不耐烦,还听不进去呢?

因为,过度的唠叨,会在无形中给对方传递了2个信息:

“我是不相信你能顺利做好的,所以才反复提醒”;

“我嫌弃现在「不太好的你」,才用力督促你改变”

在「不信任」和「被嫌弃」之下,人就会对做事情越来越抵触——

如小M一准备去运动,就会勾起被妈妈唠叨关心的痛苦,所以会不自觉地拖延、抗拒运动。

这样一来,她做得不积极,妈妈就更会唠叨,形成恶性循环。

3、(几乎)全是指责

有的话表面上在“关心”,而实质上却对你的生活发出猛烈的评判。

通常的句式是“你这里没做好,那里做错了......”

比如——

“我早就说了,你选这份工作时就错了”

“你怎么这么没眼光,和这种人谈对象?”

“你太性子太急,容易闹出事的。”

当你表达不满,Ta反而说:我是好心关心你。

可这类话语并没能提供多少帮助,更多是在不断强调对方的过错。

被关心者并不会觉得醍醐灌顶,反而是感受到强烈的挫败,变得无力,也不利于扭转困境。

4、(几乎)全是指令

有的人会以关心的名义,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常见的句式是:

“你应该......你要......你不能......不应该......”

通常我们关心别人会给一些相应的建议,这是正常的。

可如果话语里全部都是建议,并且说话口吻如命令一般,那就需要警惕了——

“你就不应该把房子买在这里”

“你就不应该穿这颜色的衣服”

“你要多说好话让领导开心,工作才能顺利”

“这件事你不要乱来,得按我说的去做”

这些指令有不少是“越界”的,已经干涉到你的日常习惯甚至人生选择。

关心者会想方设法,让你全部按照Ta所说的去做。

如果不听从,Ta就会生气或难过,觉得你辜负了好意。

这样的“关心”,本质上是在否认对方一切的主动性。

被关心的人并不会感受到被支持,反而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微信怎么拍拍对方的肩膀,微信中怎么拍拍朋友的肩膀(2)

施压式关心背后

是关心者自身的虚弱

表面上,一些人总是采用施压式关心,看似因为Ta们不懂得正确的关心方式。

但其实更深的原因,在于关心者自身状态是虚弱的。

这会引发连锁反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投射虚弱感,创造焦虑

当一个人内心虚弱且不自知,那么Ta看别人,也会觉得对方是虚弱的。

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曾经独自去内蒙旅行,途中认识两位阿姨,大家相互分享了去过的好玩地方。

看了阿姨分享之前去青海的照片,好友很心动,便立马准备踏上新旅程。

这时,A阿姨很担心:“你一个小姑娘过去,多危险呀,再拉上几个人吧!”

好友表示没事,但阿姨还是放不下心:

“要是迷路了怎么办?你能找到旅店吗?万一被黑心导游骗了怎么办......”

她抛出了一堆问题,甚至还想陪同着一起去。

相反,B阿姨在一旁则很淡定:

“你就不用瞎操心了,她既然能一个人来内蒙,当然是独立能力很强的,没问题的!”

A阿姨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她不擅长独立旅行。

当她的虚弱感投射到小姑娘身上,便以为对方会有和自己一样的困扰。

虚弱的人缺乏力量,很多日常小状况对Ta们而言都是巨大的问题。

因此,Ta们会忍不住“关心”别人,抛出大量的问题,觉得对方陷入一系列的危机之中,进而引发巨大的焦虑。

微信怎么拍拍对方的肩膀,微信中怎么拍拍朋友的肩膀(3)

2. 关心者越焦虑,越想要控制

当人越是焦虑,就越会想要抓住事物。

这时,就会表现为:唠叨、指责、下指令。

比如——

正常情况下只需提醒几遍的事情,关心者会因为焦虑,忍不住反反复复地唠叨。

即使对方没做好,把原因分析清楚就够了,而焦虑的人会抓住对方错误不放,不停地指责。

一般的关心中,人们会适当给一点建议。可当关心者自身太焦虑,就本能想要控制得更多,继而以命令口吻要求对方必须全部照做。

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控制。

它起到了掩饰虚弱的作用,可以把自己假装成能掌控局面的全能形象,从而缓解一点焦虑。

然而,这几种方式对焦虑都仅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

只有唠叨、指责、下指令的当下,才会感觉好一点,一旦停下,焦虑则会重新袭来。所以就得不停地,变本加厉地进行这些动作。

看到这,你或许有疑问:

正常关心有时也会做这些举动,那该如何更准确地辨别呢?

这有一个关键的指标:由虚弱引起的施压式关心,往往是不接受被打断的。

如果对方是正常的关心你,那么你提出让Ta别关心了,对方通常都会愿意停止,毕竟这场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舒适。

相反,当关心者是出于内心虚弱而发出的行为,这时关心的目的,并不是为你,而是为了Ta自己感觉好受些。

因此,当你试图打断,对方会表现得难过或者愤怒,还会反过来责怪你“不领情”。

不过,大多数施压式关心者也不是有意为之,Ta们只是没能觉察到自身的状态。

所以在意识层面,Ta们确实会认为自己是在为对方着想。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

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

1.你是关心者

2.你是被关心者

微信怎么拍拍对方的肩膀,微信中怎么拍拍朋友的肩膀(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