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是关心者:
你的状态比说的话更重要
什么是优质的关心?
其实,比起关心时说什么,更重要的是关心者自身的状态。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奇妙的现象:
担心是诅咒,相信是祝福。
当一个人的内在是虚弱的,这一份虚弱便会投射到被关心者的身上,形成消极的暗示。
便会导致:越关心,对方越虚弱。
就像小M妈妈越是关心女儿运动减肥,女儿越是无力与排斥。
这显然违背了关心的初衷。
相反,当一个人的内在足够有力量,那么即使发出很简单的关心,也能给人巨大的支持。
在我刚工作时,有一段印象深刻的经历。
那时的我能力很不成熟,但老板经常会直接把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抛给我。
换做别人,或许会担心「这小伙子行不行呀」,随着千叮万嘱地“关心”,提醒我要好好干。
不过老板的内心是很稳定的,他相信这我能完成,每次交待也不会讲太多。
这里的“相信”并不是指相信我一做就马上能成,而是相信我即使一开始磕磕碰碰,但最终能够成长自己,把事情做好。
平时他对我的关心,就是偶尔问一下最近的情况。
当我讲到工作上的不顺利时,他不会焦虑或指责,反而会像听故事一样笑,并补充一句:
“没事,我年轻时也这样。”
就如此简单的“关心”,居然也让我感受到支持。
仔细分析,这种闲聊般的轻松对话背后,说明他的内心是平稳且有力的。
所以,他会把力量感投射到我的身上——认为我也是能发展出力量,最终解决问题。
所以,即便是简单的对话,也起到了很好的“关心”作用。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内心太虚弱,总是发出施压式关心时,
不妨停下来,先调节好自己,而不是急着去关心别人。
当你是被关心者:
不要压抑你的不适
现实中,当被施压式关心时,有不少人会认为:
对方既然是好心,忍一忍就过去了,不必去计较。
如果是发生在不太重要的关系中,这样做当然没问题的。
但若对方是重要的亲人/朋友,冷处理则会对关系造成破坏。
分享一段我自己的经历。
曾经我爸也是一个会施压式关心的人,每当我和他讲工作中一些近况,他总会抛出一堆充满忧虑的问题。
这使得我不自觉地开始「报喜不报忧」,以及减少与家里的联系。
这样做看似避免了矛盾,但却导致了2层负面影响:
一方面,当联系少了,我爸的焦虑不减反增。
然后在下次沟通里,明显感觉到他是有情绪的,彼此对话也变得有隔阂和火药味。
另一方面,我变得与人疏远。
如果一遇到不妥的关心,马上就远离,会让我变得敏感多疑,也容易错过外界的好意。
长期的施压式关心,不仅会伤害关系,也会让人变得封闭。
如果你也身处其中,可以试试以下3种方式:
①让对方了解「施压式关心」的影响
需要把你的真实感受告诉对方,以及为什么会这样、会如何影响关系。
我后来和我爸好好地谈了一场,告诉他:
他的关心方式会让我有压力(感受)
本质上是他把焦虑投射到我身上,会使我更焦虑(原因)
还会让我不得不报喜不报忧,疏远他们(影响)
他听完后,虽然多少也会失落,但至少能理解我的真实所思所想。
他表示:“毕竟这是多年来的习惯,一时半会无法保证改掉,不过以后会多注意。”
其实这就很好了,从那以后,我们的沟通也变得更加放松了。
②告知对方,你想要怎样的关心
关心方式没有绝对正确的,而是需要在互动中摸索出来的。
曾经我一个朋友,每次见我不开心,都会喜欢说很多鼓励的话。
但对我而言,心情不好时更希望安静点。
好友很热心肠,他说:“可看你这样,我希望帮下忙呀。”
我想了下,告诉他只要拍拍我肩膀就好,可以不用说什么。
自那以后,他也改变了关心的方式,我们相处也更自然了。
因此,除了要了解哪些关心方式会带来不适以外,更需要去思考怎样的关心才是我所需要的。
③若对方改不了,及时中断话题
像小M妈妈的性格已经根深蒂固了,经过了多番沟通,她依然不认为自己的关心方式会给女儿造成压力。
这时,可以选择放弃改变对方,与之适当保持距离。
小M之后再听到妈妈的施压式关心,则会及时转移话题,尽量避免和妈妈聊自己的生活,而是去谈论别的。
当俩人的互动只会徒增压力时,这是不得已的方法。
最后,我想说尽管施压式关心会给生活带来不便,但它未必是无法改变的。
一段关系在未真诚沟通之前,会磕磕绊绊是正常的。
人与人之间那些走心的互动,大多数都是在不断磨合中慢慢形成的。
当遇到不妥的关心方式,也不必如临大敌。
而是学会去沟通,去调整,去成长。
我们既要去寻找好的关系,同时也要学会创造好的关系。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武志红(ID:wzh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