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火的词莫过于:996!
“996”是一群程序员用来描述自己工作时间的词汇——每天工作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
最近,一些互联网大佬们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比如,马云就多次谈及“996工作制”,他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原因在于“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刘强东说,我做到8116 8完全没有问题(8116 8指周一到周六6天,从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再加上周日工作8个小时),并称,混日子的人不是兄弟!
互联网从业人员之外,不少群体的工作常态也是如此。“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有网友这样形容媒体从业者的状态。医务工作者也是超负荷运转,经常值夜班,白天可能还有门诊。对不少科研工作者来说,996是“低配”,711(早11点到晚11点、每周工作7天)才是常态。
类似“996”这样的工作节奏,在基层十分普遍,基层干部的“996”,也叫“五+二”“白+黑”。
有人支持“996”,也有人对“996”有不满和吐槽,在思响哥看来,我们崇尚奋斗,需要奋斗,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从梦想改变命运的个体,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负重前行的企业,再到我们这个正在进行复兴冲刺的民族,实现美好的生活,都需要奋斗精神、需要艰辛劳动。
可当今,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提升自我。从这一层面看,“996”式的奋斗剥夺了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
针锋相对的观点,都聚焦在了一个词:奋斗。
认清三个误区,破除“伪奋斗”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奋斗?怎样的奋斗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厘清三个误区。
自我慰藉不是奋斗。有的人沉迷于各类网络平台的心灵鸡汤、名人哲言、励志文章,以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却缺乏自省,难以获得精进。他们总是通过表面的勤奋,获得大家的点赞、认可,宣示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奋斗。他们在工作、生活与学习中喜好夸夸其谈,拈轻怕重,到处“刷存在感”,用一些“表面功”“出彩活”去营造假象,看似积极向上,实际只是自我慰藉,不堪一击。
偶尔为之不是奋斗。当前,有一些人缺乏规划,对于理想只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使目标与实践脱离,一味逃避困难。甚至效仿影视剧、朋友圈中的案例,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有一些人认识不到奋斗的艰苦性和长期性,表现出急功近利、焦虑、消极等负面情绪,妄图通过走捷径、拉关系等方式快速获得成效,忽视了诚信、正义、敬业等基本道德底线,以赚取热钱、快钱为目标,丢掉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根基。他们都缺乏毅力,认为奋斗只是偶尔为之的行为,忽视了久久为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重要性。
毫无节制的劳动,也不是奋斗。要知道,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那些支持“996”的人,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固然可贵,但对普通劳动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的是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不实际、不公平。 奋斗,必须是自愿的,支持它的是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奋斗,也必须是 合法合情合理的,若把这些割裂开来,奋斗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何更好地去奋斗?
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
从个人来讲,要想成就梦想,实现幸福,必然是要发自内心地真奋斗。真奋斗,就要用理想信念作为坚强支撑,谨防把理想信念当作“拿来说、拿来唱”和“用来装点门面”的粉饰工具。
真奋斗,就是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关键还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
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切实拿出能让劳动者心甘情愿和企业同甘共苦的利益保障制度,而非以*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员工,透支未来。
另一方面,也需要认识到当今人们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广阔的内涵。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
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民论坛新媒体组综合整理
资料 | 人民论坛杂志、人民日报评论、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