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之一的由来,5.1由来50字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11 17:55:32

而政府却规定,白金龙文币、重八两,值三千钱;马文币、重六两,值五百;龟文币、重四两,值三百钱。这些都大大超过了它的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盗铸白金币,自然会获厚利。所以发生了《史记·平准书》所说的“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史记·酷吏列传》也说,当时“民为奸,京师尤甚”。发行“白金三品”的目的本来是为“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在“吏民”如此“盗铸”的情况下,这一目的自然无法达到。后来政府稍为降低了白金币的作价,民众并不重视、使用,政府以法令强制无用。所以又过了一年多,到元鼎二年终于废除了。

(2)发行白鹿皮币:以一尺见方的白鹿皮作皮币,价值四十万。

王侯宗室朝见天子聘享献礼时,要用皮币垫着所献的币才能行通。

造了皮币后,武帝与张汤问大农颜异,异回答说:“现在王侯朝贺用的是苍譬,价值数千,而垫着它的皮币反而要四十万,璧是主要礼物,皮币是陪衬,这不是本末不相称吗?”颜异后因此被张汤判处死刑。然而,皮币价格之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后来也被废除。

5分之一的由来,5.1由来50字(5)

(3)“销半两钱(四铢钱),更铸三铢钱,文重其文”。这时之所以要销熔半两(四铢钱),更铸三铢钱,是因四铢钱已被磨损减重近于三铢,所以不如更铸三铢,以求一律。至于钱上所刻铸“半两”二字已无意义,不如取消。更铸的三铢钱,就把三铢二字也刻铸在钱上面,名实相符,重如其文。

更铸三铢钱的另一目的是为了让它和标价高的白金币共同流通,彼此相补。虽然如此,三铢钱仍然出了问题,问题出在盗铸者为三铢钱减重,或盗铸时杂以铅锡,或销熔旧“四铢钱”铸比三铢钱轻的三铢钱。在这种情况下,法定的三铢钱维持不下去了。所以,有关机构陈言:“三铢钱轻,易奸诈”,需要进一步改革币制。

3、元狩五年的第四次改革:

元狩五年(前118),“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这是第四次改革,其特点是铸钱技术有了显著改进,就是以往铸钱只一面有文,背面无文,可磨取无文的背面铜屑铸钱。这次规定背面再加铸一道边,使人无法磨取铜屑,再熔铸新币。这是防止盗铸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虽然如此,但因这次铸钱是令各郡国铸,郡国官吏多铸奸钱,钱轻,所以又出了问题。

5分之一的由来,5.1由来50字(6)

从造白金币和五铢钱以后五年中,赦免官吏和民人因盗铸金钱被判处死刑的几十万人;那些没有被发觉因争利互相攻*的,无法计算;因自首而被赦免的又有百余万人。然而自首的人还不到盗铸金、钱人数的一半;天下有许多人都在盗铸金、钱。犯法的人太多了,官吏无法尽诛,于是派遣博士褚大、徐偃等分路巡行郡国,检举、弹劾郡国守、相中兼并土地的非法谋利之徒。

4、元鼎元年的第五次改革:

元鼎元年(前116),武帝进行了第五次币制改革。《史记·平准书》云:“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在这种情况下,公卿请下令,“京城铸造钟官所铸的‘赤侧(边)钱',一个‘赤侧(边)钱'等于五个旧铜钱,交纳赋税和官用的非用‘赤侧钱'不行”。赤侧钱发行后,白金币价格减贱,过了一年多,白金币废不行。过了两年,“赤侧钱”贬值,想了种种办法使用,还是不便,就被废除了。

5、元鼎四年的第六次改革:

元鼎四年(前113)又进行第六次改革,这次在废“赤侧钱”的同时“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武帝在元鼎二年初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其属官有均输、钟官、辨铜三令。

5分之一的由来,5.1由来50字(7)

武帝在这次币制改革时主要采取了二个措施:

一是完全禁止地方郡、国铸钱,专令上林苑三官铸钱,三官一般认为就是均输、钟官、辨铜三令。这说明铸币权完全收归了中央或皇帝。二是下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能流通,地方郡国以前所铸货币全部作废销熔,其铜转归上林三官。

这样,国家就完全控制了货币的铸造权。由于上林三官铸的五铢钱成色好、分量足,又难于磨取铜屑,私人盗铸这种钱不合算。所以出现了《史记·平准书》所说的“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这是说基本上制止了盗铸现象。

5分之一的由来,5.1由来50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