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红利问题上,教育是最基本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口变成人力资源。虽然印度如今坐拥14.16亿人口,居世界第一,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印度的文盲率也高居世界首位。目前印度仍有约1.5亿文盲,约占人口比例的10%。而这个数据在中国仅为2.67%。
资深媒体人 萨苏:
“印度的高等教育搞得是相当不错的,以至于在世界的很多大公司里面, IT团队里有很多印度面孔。但问题是印度底层的人没有机会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因为印度人口太多了,对于教育体系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所以它没有可能满足所有人实现高等教育的要求。”
Part.5
近几年,严重的失业问题正在笼罩着印度。印度国营铁路公司曾招聘6.3万个月薪不到1800元人民币的基层工作岗位,吸引到大约1900万人申请工作,他们必须通过培训和考试才能竞争这些岗位,但挤进培训课堂,都是一场战斗。
印度每年大约有120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如果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所谓的人口红利或许将成为一场人口灾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执行所长 楼春豪:
“它本身的产业发展并没有跟人口红利进行很好的匹配。我们讲中国世界工厂,那么印度都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为什么是世界办公室?跟历史上大概是1980年代,当时英迪拉·甘地抓住了当时的一个信息科技发展的趋势,在印度IT行业发展的是比较快的,然后金融行业等,所以这个导致了服务业驱动的经济的模式。
而且因为它服务业对一些基础设施的要求,并不像制造业那么高,对技术工人的熟练要求也没有像制造业那么高,所以印度比较快地抓住了这个发展的契机,这就决定了现在印度的产业结构,吸收劳动力最多的是在农业,对GDP促进最大的贡献是在服务业。其实制造业无论是在解决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在印度现有的经济模式下,都是比较低的。”
与此同时,出人意料的是,已经有经济学家发出警告:印度可能无法长期从这种所谓的“人口红利”中获利,因为印度老龄化社会可能会比预期提前到来。
有媒体分析,随着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正逐渐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口增长放缓,年轻人口数量下降。中国将面对一系列变化带来的挑战。
资深媒体人 萨苏: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高等教育的扩招,实现的是人才的储备,也是整个国家人口的教育素质在上升,为中国的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提供了条件,这可能造成中国和印度之间竞争不那么地激烈,而正好相互促进,共同合作前进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执行所长 楼春豪:
“对于中印关系来讲,一方面要关注和警惕,印度借着人口红利来跟中国搞产业竞争,我们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中印作为人口大国,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个过程中的现代化其实有很多,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和文明对话,有很多的共同的利益所在。所以中印在人口方面,其实可以进行很多对话和经验的交流。”
尽管根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如今印度人口确实已经超过中国,但由于印度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进行人口普查,目前印度人口究竟是多少,人口结构的确切数据,有多少人能可以获得医疗保险,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是个谜。印度似乎也没有准备回答这些疑问。作为如今的人口第一大国,我们还不知道,印度将如何塑造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