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地震来时躲在“生命三角区”内存活机会最大吗?
建筑物倒塌时,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的重力会撞击挤压这些物体,在靠近物体附近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我所说的“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就越不容易被压垮。而物体越不容易被压垮,留下来的空间就越大,躲在这个空间避难的人受伤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是2004年广泛流传网络的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理论,关于避震理论的发起人道格·库普(Doug Copp)的身份真伪咱们今天就不多说,主要说说这个地震来临之际你是第一时间跑去空旷的地方避震?还是躲在生命三角区等待救援呢?
道格·库普(Doug Copp)
生命三角区
首先,“生命三角区”理论是库普最早于1985年提出的避震理论,这个理论基础由道格·库普在多起倒塌的建筑物里爬进爬总结出来,且当时的建筑设计基本上是钢筋混凝土的统一现代化建筑,跟现在建筑有很大的区别。以前的建筑在地震时多数有房顶坍塌、墙体倒塌等,但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早就加入防风减震等要素,基本很少有大面积坍塌,地震中受伤的人员主要是因为家什、碎玻璃乱飞的情况,造成致命伤害。而库普的观点成立是要求:1、在地震中房屋必定倒塌;2、房屋的倒塌必然导致里面的家具完全被砸碎。实际上,当地震发生时,除了部分老式的砌砖房可能满足以上条件外,其他建筑很难做到,所以这个理论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
其次,库普及其团队1996年在土耳其拍摄模拟地震的纪录片: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在一所学校和一所住宅处分别模拟地震试验将,20具人模型分别放置于桌子底下和旁边,使用炸药爆破炸模拟地震现场。最终统计报告指出,结果证明使用“蹲下和掩护”方法求生成功的机率为0。而使用“生命三角”的人几乎全部幸存。以此证明“生命三角区”理论比“伏地、遮挡、手抓牢”传统理论更能得到90%的存活率 。
第一,这里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想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我们基本需要最少连续3次以上相同结论的依据才有统计学意义,仅仅只有一组试验数据显然是不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这次试验只是个别现象。第二,抗震减灾专家佩特(Marla Petal)指出炸药爆破导致房屋倒塌,不能完全模拟地震中出现的房屋倒塌现象,因为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所以这个试验仅仅代表个例,不能给“生命三角区”理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