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价值不菲的手账到底好玩在哪?为什么年轻人宁愿节衣缩食也要花金钱和时间制作手账?手账又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为此流量公园采访了几位手账er,他们中有的入坑多年,热情依旧;有的新鲜入坑,还在摸索;有的火速抽身,但回忆永驻,而从他们的经历中也道出了手账在年轻群体中爆火的原因。
“四年为爱发电 手账让我破圈”
90后up主“雨姐姐要加油” 上班族
入坑时长:六年
掐指一算,入坑六年,我在手账上至少花了五位数。
但我并不是手账圈的“富婆”,只不过舍得“为爱花钱”罢了。
还记得大学刚入坑那会,60块的手账本我根本不舍得买,几年过去,我已经开始购入一些价值两三百的本子了。
倒不是物价飞涨或者晋升富婆,更多原因还是曾经的我压根不知道还能有这么贵这么好的手账本。了解得越多,才能越能明白一件产品的价值,也就越舍得花这份钱了。
圈子的最终归宿都是打破圈层,手账圈也不例外。
而在我身上最大的破圈就是,入坑的第三年,我从一名普通的手账er变成了一名B站的手账up主。
那时候,我刚做完第七本追星手账,逐渐掌握了一些手账技巧,我便将自己的手账心得分享出来。比较幸运,我投稿第二个视频就获得了4.1万的播放量,看着满屏的弹幕和上千条评论,我瞬间体会到了手账和up主给我带来的双重乐趣,不知不觉间,就坚持了四年。
四年的时间里,我一边制作视频给粉丝分享干货,一边继续做各种手账,到现在,我已经做了包括追星、综艺、读书笔记、旅游日记等不同分类的约二十几本,越来越上手,也越来越上头。
不过,我这个“家长”也有偏爱的孩子——去年上海之行的旅游手账,我为它出了三期视频,分别讲了旅游手账的制作方法,以及自己的旅游手账分享加上vlog片段。为了给自己留下珍贵的回忆,我花了两个星期制作手账,又花了两天剪辑视频。虽然辛苦,但任何时候回看那些视频,还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图片截图来源B站@雨姐姐要加油
好在,如此庞大的工程并不常有,毕竟我也只是兼职up主,手账这个赛道本身就是很窄的赛道,很难商业化,做手帐up主的基本都是靠爱发电。哪怕远无法和“百大”们相比,但佛系如我,倒也乐得自在。
做手账up主的这四年,白天的我依然是那个忙碌的打工社畜,但到了夜晚,总会有一两个小时是专属于我利用手账来记录、分享、规划生活的时间,也因此,那段夜深人静的时光变得格外令人期待。
“一年读完65本书,我的手账带动朋友共同读书”
90后豆瓣er“清单屁” 海归上班族
入坑时长:五年
2020年一整年,在读书手账的“催促”下,我看完了65本书,而五年前刚入坑时,这个数字还只有13本。
和很多人一样,我入坑手账的契机也是害怕遗忘,不想被动地“阅后即焚”,不想花了时间却什么都没留下。
起初,我只是做一些常规的记录,主人公的名字、故事的框架以及词句摘抄。不过那时,我还在国外求学,好看的贴纸胶带几乎很难买到,所以我完成整本手账全靠黑色和红色两支颜色的笔,这也使我的手账变得比较“非典型”。
后来,艺术类专业学子的素养让我不知不觉间把书的内核转化成插图画出来,再根据书的内容做一些有设计感的排版,现在也逐渐有自己原创的手账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