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惹还存在吗,“娘惹”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27 15:51:26

不仅如此,为了保护新的满剌加王国不再受暹罗和满者伯夷国欺负,郑和在此留下了五百人左右的守卫,而他们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第一批有据可查的对外移民,《瀛涯胜揽》就记载:

或竟有买田娶妇,留而不归者。

你可别小看这区区的五百华裔,要知道由于这层关系,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五次皆以马六甲为南洋的落脚点。他们在这里建城墙,排栅和鼓楼、角楼,并建设仓库储存钱粮百货,类似现在老美在东南亚的远洋军事基地。同时为了感谢郑和给马六甲带来的繁华,现在的马六甲不仅有三宝庙,三宝井等诸多历史遗迹,还有郑和纪念馆。

娘惹还存在吗,“娘惹”(5)

如果你收听过马六甲的电台,一定会对那里的主持人肃然起敬,因为哪怕就是同一个节目中,他都能够流利的使用英文、粤语、闽南语、普通话无缝穿插。为什么会如此呢?实际上这还是跟郑和的船队有关。

原来当初郑和下西洋,所选船员大部分为福建长乐和福清人以及广东潮汕人,这就导致了当时留在马六甲的也都是这三地户籍人口为主,由此福建和潮汕便于此有了联系。《闽都记》中有:

明永乐时福州商人赴麻喇国者,有阮、邴、扑、樊、郝等姓氏,往麻喇国多年,娶番妇生子,率之返国。

娘惹还存在吗,“娘惹”(6)

在"投靠"老乡的模式下,当欧洲人开拓大航海时代,马六甲海峡借助地理优势成为整个东亚和欧洲海运的集散中心之后,大量的福建和潮汕商人也前往马六甲挖金。即有返国者,当然也有留在马六甲的。而这些人在当地娶妻生子,逐渐形成一个即混有华人文化,又有着显著当地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

不过这个时候的峇峇娘惹还只是一个雏形,真正到大规模峇峇娘惹文化成为一个即不同于华夏文明,又不同于马来文明的新族群,还得推演到清中后期。当时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在西方殖民者的主张下大规模引进中国移民前来当廉价劳工,之后为了躲避席卷整个东南沿海的太平天国运动,亦有大量中国人逃往马来西亚避难。根据统计,1911年时整个马来半岛上已经拥有接近90万之众的华人群体。

娘惹还存在吗,“娘惹”(7)

毫无疑问,大规模的移民让原本经过数百年沉淀,且处于萌芽期的峇峇娘惹族群提供了坚实的人口基础。在这些华人中有着相当数量的人开始和当地土著通婚繁衍,于是便使得峇峇娘惹这一现象逐渐衍生为一个全完的文明。

例如峇峇娘惹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汉语也不是马来语,而是由闽南语和马来语以及少量泰语词汇所混合而成的"峇峇娘惹语";再比如在日常生活,峇峇娘惹极其重视中华传统里的孝道,并保留有祭祖风俗和许多民俗节日,可毕竟生活在南洋,整体而言是非常马来化的。

娘惹还存在吗,“娘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