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媒体报道,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扣除高尔夫球场)数据显示,在上海市各系统体育场地面积占比中,体育系统占比8.5%,社区体育场占比12.4%,而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面积则占比50.5%。这就意味着,当校园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之后,上海的运动爱好者将会有更多的运动选择,而原本并没有优势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提升。
不过,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同样存在着问题和隐患——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涌入各级校园进行锻炼,那么,在校园管理和运动者的安全保障上,都是很大的挑战。
对此,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各校也有一定的安防措施,比如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进出校门需进行身份登记,结合校内停车资源,记者在双休日晚间前往时,私家车并未进行收费。当然,因此带来的人流量,也势必要求校方配备更多的安保力量,记者就注意到,晚间人流增加后,上海大学校方在体育场周边都设置了中央隔离栏,防止乱停车和路中央掉头等阻碍交通的行为。
4.公共空间:这里有的不止是跑步
今年8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徐汇滨江地区。凭借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该地区已然成为了一个天然的运动空间。
在黄浦江两岸贯通开放后,徐汇滨江段目前有长达8.95公里的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可满足市民多样的运动需求。
跑步,是该区域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跑步道也成为了该地区使用率最高的公共运动设施。记者分别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就行了相应的观察,在工作日的18时-19时,时值上班族下班高峰时期,徐汇滨江的“跑者”已是络绎不绝,1小时内有超过50人,在该区域的红色的塑料跑道上进行慢跑。人群组成较为分散,其中部分是附近的居民,甚至还有在这里上班的市民选择跑步的方式回家。
而在周末,更是有各类线上“约跑”人群组团而至,同样的时间段,有多达6个跑步团,每组6-10人不等,同时使用该区域的跑步道。据记者观察,由于该跑步道平均宽度长达3.5米,可容纳2-3人并排跑步的同时,也能给身后的跑者足够的空间。因此,虽然跑者多达百人,但该区域仍然井然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市民的跑步需求,作为跑步道的配套设施,该地区还设置了多处“跑步驿站”,提供淋浴、更衣、寄存、饮水等服务,而除了淋浴之外,大多属于免费便民服务。
除了跑步之外,滑板、攀岩、篮球同样也是该地区拥有较高人气的运动。而与之对应的滑板广场、室外攀岩场、休闲营地、篮球场、亲子小运动场等设施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往参与运动。
不过,记者也在观察中发现了一定的可改进空间。例如,周末傍晚的滑板广场中,有多名孩童来到这里玩耍,不过他们其中大部分孩子并不是来玩滑板的,为滑板爱好者专设的U型坡道等设施成为了孩子们的“滑滑梯”。而在开放的空间中,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提醒。
随着运动设施不断完善,徐汇滨江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前往。此时,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大前提下,让不同的运动爱好者各取所需,同时“物尽其用”,也成了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