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历史小故事。
宋朝时,科考之后,皇帝会把进士们都喊过来,在京城设立宴席,称为“琼林宴”。
进士们在宴席上,还要展示自己的才华。
诗曰:“中状元名扬天下,赴琼林帽插金花。”
可见,举办升学宴,古来有之,并且非常隆重。
又是一年暑假,无数的学子通过高考,走进了理想的学府。家长们为了庆祝这件大事,多半会举行升学宴,把亲戚朋友都喊过来,一起分享喜事。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中年人,你参加升学宴,不仅仅是给一个红包那么简单,还得守住规矩,给亲戚朋友“喜上添喜”。
01
对于穷亲友,送大礼,就是真心帮忙。
不是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很富有,一些亲戚朋友的家庭把所有的钱,都汇聚在一起,都可能供不起一个上大学的孩子。
也有一些家庭,因为夫妻离婚,或者老人生病、收入太少等,导致非常贫困。
亲戚朋友开口向你借钱,也许会为难。但是你要察言观色。若是你的经济不太困难,也有存款,就不动声色地帮助亲友家的孩子。
借助赴宴的机会,给亲戚朋友一个大红包,自己吃亏了,但是能够解决亲友的燃眉之急。
多年前,我的姑姑家办升学宴,折腾了几天之后,算了一下,赚了七八千。
拿着这些钱,姑姑激动地说:“没想到,大家都那么热情。”
是啊,那时候,姑姑刚好做了手术,家里捉襟见肘了。为了孩子读书,想把房子抵押贷款了。
是亲戚们的大方,让姑姑一家人熬过了难关。
明朝皇帝朱元璋,出生在农村,吃尽了穷困的苦,他颁发了《教民榜文》:“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伤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
认真研读《教民榜文》,就是要有钱有势的人,主动拉扯穷困的人,帮忙办大事。
02
对于富亲友,简单随礼,亲自到场,凑个热闹就好。
俗话说:“雪中送炭难,锦上添花容易。”
很多人,借助喜宴,给有钱人一个大红包,表示讨好。或者期待能够合作。而这样的做法,效果是很微小的。
一个土豪,摆下了升学宴,希望人多,热闹,对于经济方面的问题,他是不会考虑的。甚至他还想,要请一些人来喝酒,不要任何礼金。
富人需要热闹,你就大大方方去凑个热闹,送上祝福。
若是喜宴场面很庞大,你还可以带着家人,很要好的朋友,一起去参与喜宴。看起来,你占了便宜,其实是你读懂了富人的心思。
当然,并不是说,让对方的排场越大越好,而是说根据对方的喜宴、家庭实际情况,安排自己赴宴的方式。
03
随礼之后,不要夸夸其谈,避免亲友之间的攀比。
有的人,在喜宴上,和邻座的人聊天,就会说起:“你给了多少礼金?你和主人是什么关系?”
一连串的问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
要知道,在喜宴上,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亲戚的亲戚也很多。你不管好自己的嘴,就会说漏嘴,导致喜宴的气氛很尴尬。
人与人的悲欢不同,人与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你不要因为自己给的礼金多,就夸夸其谈,你让穷一点的亲戚朋友,怎么好意思开口说话。
饭局上要低调,喜宴上同样如此。
当你发现有的亲戚朋友,给的礼金比你更多的时候,也别有情绪。
农村有句土话:“各人本事各人献。”
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感互动情况去确定随礼的多少,也要容许别人根据自身条件去做。彼此不要打扰太多。
参加升学宴,本是好事,若是大家在一起,产生了内耗,这是不符合办事的初衷的。
04
关系闹翻的亲友,可以不随礼,免得给自己添堵。
很多亲戚朋友,今非昔比,关系已经断了,从今往后,眼不见为净。
当你接到亲友的电话之后,若是发现对方脸皮特别厚,就是为了礼金,才喊你去赴宴,应该及时拒绝。
拒绝的时候,不要太野蛮了,而是找一两个皆苦,或者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人到中年,需要混圈子,成就自己,但是不需要混不合适的圈子。毕竟,你的人生你自己做主,你的发展,需要自己撑起来。
万一你实在抹不开面子,要去赴宴。建议你只随礼,不参与吃饭,避免见面的尴尬;或者请熟人带一份礼金,本人不去。
对于升学宴,我们不能来者不拒,也不要把上一代的恩怨,传递给下一代。妥善和不想再见的亲友断交,不必闹得沸沸扬扬。
05
除了以上几种随礼的规矩外,我们还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方,风俗可能有些奇葩,但是你保持“见怪不怪”的姿态就好了。
从社交来看,随礼,本是“随喜”,分享了别人家的喜悦,自己又带给对方家庭一份喜悦。
人到中年,在刚刚上大学的年轻人面前,也算是长辈了。你的处事方法,会影响到下一代。
要去赴宴,就和和气气,和任何人都友善,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也微笑;要是不去赴宴,要采用另外的方式,给对方台阶。
遇到需要帮助的亲友,礼重情谊真。
对于家庭滋润的亲友,礼轻情意重。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