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明代海桥现状,2024黄山遗址现状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6-05 05:41:27

历经多难,记忆深厚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1939年4月,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夜泊屯溪桥下,写了这首诗,诗中的“屯溪桥”就是镇海桥。作家汪曾祺先生曾写镇海桥(老大桥):到屯溪,住华山宾馆的三江楼。三江者,自镇海桥以西为横江,桥东为与横江成直角,南北向者率河。率河,直河也。又东,则为新安江。走在阳台上,三江在望。并称三江水皆清浅,两岸早晚都有妇女捶衣,槌声清越。

镇海桥是和屯溪与黎阳融为一体的古桥,是和徽州几百年商业、水运、人文互融共生的历史见证者与亲历者。

据了解,现在的屯溪是指黄山市中心城区,以前,屯溪和黎阳、阳湖其实是各自独立的单元,且有的归休宁,有的归歙县。

“小小的屯溪,大大的黎阳”,历史上,先有黎阳后有屯溪,黎阳曾作为县治所在地,唐代就烟火繁华,依托新安江水运码头走向辉煌,明清时期已人烟兴旺,江面舟船往来,木筏如林,江岸商贩摩肩,百业兴隆。直到明清时期,屯溪老街区域也应水运商贸而逐渐发达、居民众多,商业活跃,形成屯溪重镇。

黄山明代海桥现状,2024黄山遗址现状(5)

(资料图)

据黄山市社科联原主席、徽学研究者陈平民先生考证,为了解决黎阳和屯溪两岸商业、民生的互动往来之需,明代嘉靖年间,休宁隆阜人戴广宪“倾重资倡建石桥”,易木为石,历八年而成完全的石桥,是捐建石质屯溪老大桥的第一人。徽州自古山洪频繁,清代康熙时期,古桥先后两次水毁,休宁率口人程子谦及程岳父子两度重修。清末光绪10年,大桥又有四个桥墩被水毁,后大修恢复。

以前,徽州桥路多为徽商巨贾出资,兼有百姓众筹捐助,或义务出工出力,因此,历代以来的镇海桥几次重建或大修,是徽商的贡献,也是百姓的贡献,同时,它又默默的服务商贸,服务百姓。而且,它还服务上下游的休宁、歙县等地,是连系徽州核心区交通往来的重要桥梁。

黄山明代海桥现状,2024黄山遗址现状(6)

(资料图)

黄山明代海桥现状,2024黄山遗址现状(7)

2020年7月7日上午,镇海桥(又称屯溪老大桥)水毁。(资料图)

不惧风雨,如期归来

镇海桥不仅承载过郁达夫的梦,作为民生桥,寄托了数百年里的屯溪、黎阳的岁月与烟火气息,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市井人生与奔波生活、喜怒欢愁,是无数屯溪人、徽州人乃至无数游客的乡愁桥、文化桥、情感桥,是城市记忆桥,是屯溪的人文坐标,是徽州文化的瑰宝。

1983年,镇海桥两端路面升高,覆盖台阶,以便机动车辆往来;1991年西端二桥墩修缮加固,并采青石更新桥面,禁止通车;2019年提升西镇街道路时恢复桥头台阶,并计划修缮古桥及恢复老街端桥头台阶,此后直到去年水毁时,镇海桥禁止电瓶车等一切车辆通行,为步行景观桥。

去年,镇海桥被咆哮山洪严重毁损,风雨中,儿童哭泣,老人落泪,万众心沉。当黄山市官方迅速做出并公开修缮镇海桥的决定时,又令万众翘首,期待桥归。去年8月,打捞镇海桥落河石料构件,去年11月12日,修缮工程正式实施,国家文物局提供修缮资金支持。一年多来,每天都有很多人围观大桥的新生,他们或绘画、或照片、或视频,通过各种方式记录镇海桥的新生过程。

老镇海桥的大部分石料构件与传统工艺被融入了新桥,重修的镇海桥继续传承了古桥的骨肉与人文历史,是老桥生命的延续与再生,且会更加坚固牢靠,仍然将是承载徽州历史人文情感与人间烟火气的“文化名片”。

黄山明代海桥现状,2024黄山遗址现状(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