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15号热带风暴于当年9月14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之后向西北方向移动,9月17日晚,强度加大为超强台风,9月18日在台湾南部的恒春登陆,登陆时强度55m/s。
登陆后强度稍有减弱,为50米/秒,进入台湾海峡,并在9月19日再次在福建漳浦登陆,登陆强度是50米/秒、960百帕。
这是建国以来,登陆福建的台风。
福建历史上最强的台风NO3——台风莫兰蒂2016年9月10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其强度为热带风暴级,中心位于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方向2090公里的洋面上,也就是北纬14.9度、东经139.1度,最大风力为8级(18米/秒),中心气压998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东北方向120公里,东南方向120公里,西南方向80公里,西北方向80公里。[2]
2016年9月11日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7时中心位于台湾省花莲市东偏南约1480公里的洋面上,风力10级(25米/秒),气压985百帕。[3]
2016年9月12日凌晨加强为台风级,早晨8时继续加强为强台风级,其中心位于中国台湾花莲东偏南方大约11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
11时已经加强为超强台风级,14时其中心位于中国台湾花莲东南方向大约102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8.3度、东经129.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5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2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24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0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60公里。
2016年9月13日早晨5点钟,位于中国台湾花莲东南方约6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4度、东经126.1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5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80公里。
[4]上午10点钟位于中国台湾省花莲市东南方大约6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7度、东经125.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6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0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5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80公里。[5]
2016年9月14日上午10点钟,位于中国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大约405公里的台湾以南海面上,于北纬21.7度、东经120.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7级(6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1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8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1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80~100公里。[6]
2016年9月15日凌晨3时15分,以强台风级(15级,50米/秒)登陆厦门市翔安区,之后继续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随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17时在江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
18时,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随后,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15日夜间逐渐减弱消失。
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后,一路向西北方向挺进,其风雨云系波及华东福建、广东、江西、浙江、上海、江苏等11个省市,多地狂风大作,暴雨成灾。
据不完全统计,台风莫兰蒂在中国大陆共造成28人死亡、49人受伤、18人失踪。另外。
“莫兰蒂”擦过台湾南部时也给台湾造成严重影响,当地因灾死亡2人。[8]
2017年02月21日-2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49届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台风委员会决定将“莫兰蒂”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