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相声)
-
甲:听说你对对对子很有研究,造诣很深。
乙:哪里哪里。我只是有点兴趣,略知皮毛而已。
甲:我对此倒很感兴趣,只是还没入门,望能不吝赐教。
乙:别客气。对对子其实并不难。简单说来,只要上下两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合仄押韵就行。
甲:哦,我有点明白了。比如我说“天” ——
乙:我对“地”;
甲:我说“向上” ——
乙:我对“在下”;
甲:我说“南北” ——
乙:我对“东西”;
甲:我说“向上皆是南北” ——
乙:我对“在下不是东西”。咳!原来你是故意给我设圈套,引诱我自己骂自己呀!
甲:不敢不敢!只是开个小小的玩笑,活跃一下气氛。我认为戏剧小说,外国有,中国也有;诗歌散文,中国有,外国也有。只有对对子唯我独有,像京剧一样,是国粹。
乙:你说的太对了!真是我的知音!对子又叫对偶、对联,不仅是一种独立的文体,也是古诗词的灵魂。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就是对仗工整的两副对子。太绝了!
甲:要不怎么叫绝句呢?绝句就是对得绝!
乙:原来绝句是这么回事呀,领教,领教!就我所知,律诗中一定要有联句才行。
甲:那当然。比如*律诗中的“牢*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多有哲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多么深刻!“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多么美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多有气势!
乙:对联不仅有气势,很多还有故事呢!
甲:噢,对联还有故事?
乙:先说一个解气的故事。话说当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便威逼请朝政府签订屈辱条约。联军一方有一个精通汉语的代表出了一个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能战;他那耀武扬威,气势汹汹的样子,激怒了清朝政府一个年轻的文案秘书。只见该青年长辫一甩,朗声答道: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当场震住了那个不可一世的联军代表,让他来个大憋气。你说解气不解气?
甲:太解气了!应该来点掌声!
乙:再给你讲一个有趣的。
甲:请讲,请讲!我洗耳恭听!
乙:讲有两个书生郊外春游,看见农民正在田中起秧捆秧。其中一个触景生情,道出一上联:稻草捆秧父抱子;让另一人对下联。另一位书生正在沉吟,突然看见旁边来了一农妇,手挎一篮,篮中盛着几个竹笋。灵机一动,有了下联:竹篮盛笋母怀儿。你说有趣没趣?
甲:有趣,有趣!大家再给点掌声!
乙:谢谢,谢谢!那我就再讲一个搞笑的?
甲:那当然更好啦!请讲,快讲!
乙:话说一个老先生带着他的小孙子晚上在外乘凉。老先生靠在椅子上抽旱烟,口吐烟圈,手摇羽扇,优哉游哉,眯着眼吟出一联:眼前风起云涌;他那小孙子是个机灵鬼,正在他身后撒尿呢,边撒还边放了个响屁。听他爷爷吟了上联,他张口就来,接了下联:身后屁滚尿流!
甲:哈哈,这个熊孩子还真会搞笑!喂,说了半天,你说的都是别人的,你能不能自己当场给大家露一手?
乙:当然可以。不过,我来过以后你也不能闲着。
甲:好吧。请你先来。
乙:那我就说个淮南地名联吧。请听仔细喽。上联是:二道河三座窑四号井傍五层山;下联是:六里站七里庙八公山望九龙岗。怎么样?下面就听你的了!
甲:你太有才了!我可不敢跟你比。我就来个短的吧。你请听,上联是:洞山山洞藏古佛;下联是:泉山山泉卧老龙。这也是个地名联。
乙:我的联中有八个地名呢,你的才两个!
甲:怎么是两个呢?至少是六个!
乙:傻子也听得出来,上联是洞山,下联是泉山。不是两个是几个?
甲:傻子听出来了,你这个“能子”却没听出来!你听好喽:上联的“山洞藏古佛”讲的是“老佛洞”;下联的“山泉卧老龙”含的是“老龙眼”、“卧龙山”和“卧龙窟”。加上“洞山”、“泉山”你数数,一共是几个?
乙:地名还能像你这样连含带藏的呀?你也太会藏了!
甲:实话告诉你,说六个还算少的呢,那是我谦虚。说多了怕你接受不了。其实,“老龙”是“龙王”,指的是“龙王沟”,“龙王沟”又连着“龙湖”。一共是八个地名。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一个都不少!
乙:哇塞,你这样连藏带赖,哪像对对子啊,简直是在写小说、编故事!
甲:这叫“怀抱琵琶半遮面”,露一半,藏一半,你不懂了吧?这样吧,我知道你是对对子的高手。那咱们就当着观众的面现场PK,比试比试,让观众当评委好不好?
乙:PK就PK。这回请你先出上联。
甲:好吧。请听仔细喽。我的上联是:歌声掌声欢呼声,声声入耳;请接下联!
乙:出的好!可我的下联……怎么说呢,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说……
甲:对个下联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个大老爷们,又不是闺中小姐,别扭扭捏捏!快说,快说!
乙:那我就说了?我的下联是:大妹二妹小妹妹,个个动心!
甲:嗨!看不出来,你还是个花心大萝卜!
-
(作者:张瑞安)
-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交流!
(点击右上角“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