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字五笔字根怎么拆,曹字五笔拆分口诀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6-15 13:04:06

贾湖刻符走向全国

2020-05-20

第一节 贾湖遗址及其痕迹

一: 贾湖文明

1.简介

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 ,整个遗址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总面积约55000平方米。

贾湖遗址呈近圆形,文化层厚1~1.5米。发现30年来,先后经历了8次考古发掘,发现重要遗迹数以千计,出土文物5500余件及大量动植物遗骸,2001年6月,国务院将其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确定为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如刻符龟甲、骨笛、稻作遗存等。贾湖骨笛,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人工栽培稻遗存的发现,证明了黄淮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发现了蚕丝蛋白残留物,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近4000年,证实了中国是首个发明蚕丝和利用蚕丝的国家,对于丝绸发展史的研究起到关键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里发现的契刻符号,很有可能是汉字的滥觞;还有随葬的龟甲。出土陶、石、骨、甲等质料遗物数千件。

贾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具有很高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正如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在《舞阳贾湖》一书的序言中所说:"贾湖遗址的发掘,可称是80年代以来我国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贾湖遗址有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地层关系,这对裴李岗文化的类型与分期研究的深入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2  这里发现的大批房基、墓葬、窑穴、陶窑以及大量的生产工具对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有重大意义。

3  这里发现的大批保存较好的人体骨架及动物骨骼,对研究当时的人种、人类体质、家畜起源、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4  墓葬中随葬成组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共存的骨笛及杈形骨器等原始宗教用具为研究当时的埋葬习俗、龟灵崇拜、信仰等宗教意识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5  这里出土的我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乐器-骨笛,经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七声音阶,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6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在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号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贾湖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7  经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贾湖出土的陶器进行研究分析,九千年前的贾湖人已掌握原始的酿酒技术,这对研究世界酒文化史具有重大意义。

2 贾湖刻符

在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上契刻的符号,至少17个(有的认为有21个),从其形状看,具有多笔组成的结构,应承载契刻者的一定意图。如近似甲骨文的"目"字、"曰"字等,经碳14鉴定数据,其年代距今7762年(±128年)。有报导称那些符号为迄今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多数专家却认为那些符号是有意识刻画的,但不能确证为文字。

贾湖契刻符号表明,在距今8000-9000年的贾湖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对研究我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出土的甲骨所显示的契刻符号的形成年代,比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新发现的甲骨契刻符号,多载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这类带孔甲板,是与远古时期人类占卜相联的佩在身上的饰物。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从这种现象看来,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它为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第二节 含"日"标识氏族的发展和继承

暂不谈贾湖遗址的刻符到底是不是文字,但是,这些符号被贾湖人作为自己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的符号引用并传承,繁衍发展至今。贾湖人群其中一支以"曰"为族徽繁衍生息,发展、分化、衍生。

以"日"标识作为母根氏族形成的古国

1: "妟"国

妟----匽国----郾

妟 前8.2.1(甲)

--宴----晏《辞海》对郾的解释是:"郾,古国名,亦写作'匽'或'偃'。燕国自称为郾";"郾城,县名。汉置郾县,隋改郾城县"。郾,甲骨文作"妟",西周加匸(xì)作"匽",东周加邑作"郾"。"妟"派生出"匽","匽"又派生出"郾"和"偃"等字。

在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中,已经发现多个"妟"字,如"妟其来"、"贞,妟乎取白马氐"等。"妟"字在甲骨文中写法各异,但都是一个美女端坐,一个太阳或左或右或紧挨头顶,丽日美女,安逸幸福之意不用言表。多个甲骨文"妟",印证了商朝之前古郾国的存在,也印证了当时郾国与商王朝关系密切。 贾湖遗址距离现在郾城城址28公里,距离郾城辖区最近处不足10公里,也就是"日"族徽部落和"女"族徽部落形成"妟"部落,进而后期发展为"匽"邦国。"妟"作为"日"字族徽部落距离贾湖遗址最近,所以,时间也会更久远,应存在于7000年前。"妟"的另一支发展为"晏",逐步向东北方向移动发展。

古妟国距离贾湖遗址距离

"妟"郾是贾湖遗址走出的"日"族徽人群发展而来的。不同于从峙峪人群"匕"族徽发展而来的"燕"。燕、匽不通假,"燕匽通假"是错误的。

2:(曷)葛 国

夏代诸侯国之一。《孟子·藤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反过来,就是"葛与汤主邻"。

葛国的葛城遗址在今河南宁陵葛伯屯。此地以"葛伯之乐"闻名于商、周,夏属葛国被商汤所灭。 商族,原是夏属小方国,到商王汤时国力逐渐强盛。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夏属方国葛。也就是说,葛国在夏(前2000------前1400年)时期已经是存在的。葛国被商汤消灭后,在西周以后陆续有偃师、长葛及其它地方恢复葛国,后终被郑、宋所灭。葛国历史各异,追溯至少与夏同期,那么"曷"则会早于4000年前。至于早到何时,至今没有见到实际考古给出的结果。如是贾湖遗址走出的人群发展而来,则距今8000---4000年之间无疑。商汤灭葛国之后,只是对葛伯统治集团进行惩处,对于葛国人民并没有大肆*戮,最初商只有70里封地,如果*戮百姓会招致葛国人民的抵抗,这与商发展国力是相违背的。商汤是以仁爱发展国家实力,葛国的各项基础没有被破坏,反而被商朝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葛国的文化。也就是说甲骨文源自葛国,葛国文字源自贾湖,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中国的方框字体。同时,葛国的先祖又被描绘为乐的祖源,"葛伯之乐"闻名于商、周。方形文字、乐器-----贾湖的刻符、骨笛。在葛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多少贾湖的影子。

3: 鲁国(前1043年 至 前249年)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邾、莒、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司马迁讲述的比较详细。鲁国建立于西周初,这是周的分封。在商朝及其之前,鲁是否已经存在。鲁地一定是早于西周存在的,只不过在西周升为西周封国的规格。例如石家庄一定是早于石家庄市(省会城市)存在。在一些介绍中"鲁"是"晒鱼*地方",这是望文生义的解释。应是"日"氏族与"鱼"氏族的结合形成"鲁"。鱼国是真实存在的,据古文献记载,鱼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立国于江汉地区。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发现一系列鱼伯的古墓,虽然历经多年的艰辛努力,基本弄清晰了鱼国王室的历史脉络,但这些墓葬中的一些特异现象仍困扰着人们:

--已知的西周历史资料表明:在昭康以后,尤其到了穆王阶段,在丰镐、周原这一西周统治的核心区域内,王室成员、高级贵族的墓葬内人殉的现象已十分罕见了。但是,这种野蛮、落后的习俗为何仍在古鱼国如此盛行呢? 商人喜欢人殉。

--在茹家庄鱼国古墓中,可看到在墓室、椁室中摆放砾石、卵石的葬俗,而这一现象在同时代周人的墓葬中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不是周人的葬俗。濮阳发掘的这一仰韶时期的墓葬用蚌壳摆放的龙虎形象,说明这一带地区有此习俗。

虽然古国贵族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鼎、簋、乐器、酒器与周贵族墓葬中的出土趋同,但鱼国下层族人的墓葬中出土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却迥异甚至罕见于西周下层族人墓葬中的出土。推断早期鱼国存在于山东一带,后来至少在商朝时期为了打败强大的鬼方及其同盟,商朝扶持鬼方及其同盟背后的力量,而将鱼国西迁至陕西秦岭一带成为西部的主要力量,所以说鱼国早期国君的墓葬依然高贵,随着商朝的灭亡,周王室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之后,对昔日的盟友逐渐冷淡,使得鱼国逐渐窘迫,最后而土崩瓦解。湖北的古权国也应属于同一类型。

鲁字的存在早于夏朝,也就是说应该和葛字属于同一时期前后。因为在葛鲁之间还有曹的存在。

4: 曹国

《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春秋时,曹国与周围的强国相比,国力相对较弱,但还是除"春秋五霸"之外曹国还是较强大的国家。东周,曹国发生内乱,国势下落。

曹国历二十六世,享国636年。

根据距离贾湖远近次序,曹晚于葛,葛晚于匽。曹葛匽同为日一支。

古曹国,古葛国自商之前就已经存在。商吞并古葛国之后,必定吞并古曹国。 也就是古葛、古曹先后灭国于约公元前1600年前。在商时期变为葛地、鲁地、曹地。在西周分封依然是地升为国,继而为葛国、鲁国、曹国。这也比较好理解,例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国降而为郡,秦灭之后依然升格为国。

西周分封振铎于曹。(《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这时曹地是真实存在于山东一带,不是西周创造的曹字。西周分封的曹国比古曹国灭亡晚约600年时间。匽、葛、曹、鲁、昆五字(五古国),均早于商(4000年前),在西周均被分封为诸侯国,晚于商灭亡其古匽、古葛、古曹、古鲁时间600年。匽、葛、曹、鲁称夏代国不为错。

5:昆国

商汤灭夏的战争,首先任用了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人,他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夏朝属国。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昆吾是夏桀最主要的属国,是其东南的主要门户,实力最强,歼灭昆吾之后,商汤直接进攻夏都。

昆吾是夏的主要属国,昆吾氏被称为"上古五霸"其中之一。范围是现在的新郑、郑州、开封一带。古昆国与古吾国融合称之为昆吾,所以,实力相对于单独一个要强。昆吾被商汤消灭后其国没再恢复。后渐不闻昆国。但是,常出现于后世史书:《左氏》昭公十二年:。。。。。。王(楚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欲求之,其与我乎"。

古匽、古葛、古曹、古鲁、古昆最终被后起之秀商灭亡,人民没有被屠*、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甲骨文与贾湖契刻如此相似。

6:鄣国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乡障城村一带。灭于前664年。西周初,姜尚(姜子牙)受封于齐,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来,鄣国被姜齐君主分封

给了姜尚之曾孙。公元前664年鄣国被齐国所灭.

7: 谭国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子爵爵位。齐国公子小白出亡,谭国国君不予接待。后来小白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谭国亦未有派人祝贺。在前684年被齐国所灭。

8: 温国

温国,夏朝、周朝时期在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建立的诸侯国。

夏朝太康失国后,有平因辅佐夏朝君主姒少康灭有穷国有功,受封于温邑,建立温国,史称"温平公"。夏桀二十六年,商国在伐夏的时候灭掉了温国,温邑成为商朝之邑。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将温邑、州邑、原邑等十二邑赐给大司寇苏忿生分封为温国,

《春秋左氏传·隐公三年》记载郑国军队收温地之麦和成周之禾,导致周朝与郑国的交恶。

《春秋左氏传·隐公十一年》记载周朝与郑国换田。温地的属于周王的田地被周朝换给郑国,温邑还在温国国君苏氏手中。

9: 郇国

山西临猗县西南,郇国,中国周代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首任国君为周文王姬昌子郇伯。《左传·僖公十四年》载,前636年秦穆公送重耳回国时,晋国军队曾退居于郇。后郇国为晋武公所灭。"狐偃及秦大夫监于郇。"

10: 晋国(前1033年-前349年)

唐叔虞是西周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因受封于故唐尧故地,其国故初名为唐,其亦号唐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 至其子燮父继位徙治晋水,乃更国号为晋。《吕氏春秋》《毛诗谱》等多种史书均载:"叔虞子燮父以尧墟以南有晋水,"晋"地有晋水,晋国因晋水而得名。改曰晋侯"。也就是说晋水早于晋国。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晋国灭亡。

12: 莫国

鄚州城遗址,位于河北沧州市任丘城北16.5公里,约建于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770-535年间。其城池雄伟宽阔,呈纱帽形,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2公里,城墙为土城,宽约30米,高5米。殷商盘庚武丁祖庚祖甲的甲骨卜辞多处有记,如"贞、王勿往于莫""贞、勿往从莫、九月""·寅卜、王…在莫"及"令莫伯"字样。

14:易(有易)

也称易河,河流名,发源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战国策》苏秦曰:燕南有滹沱、易水。又云:赵之攻燕也,渡滹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

《史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祖道易水上。又始皇二十年,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易·大壮》六五爻辞说:"丧羊于易,无悔。 "又《旅》上九爻辞说:"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丧牛于易, 凶。"

王亥服牛与有易氏族的历史故事,出在夏朝中晚期的易水流域,古本《竹书纪年》、《楚辞·天问》等古籍。

15:皖(晥)国: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皖,夏姓,咎繇(臬陶)之后"。根据《潜山县志》的记载,潜山周时为皖国封地,周封大夫治皖,皖国的都城是今天的安庆潜山县。周天子为嘉许皖伯大夫治地有德、有功,遂封地给大夫,皖伯大夫所辖区域称作"皖国"。潜山境内有皖水,皖国立国400年。当时的皖国外围还有两个小国--桐国与舒国,尽管这两个小国立国的时间比皖国要早,但因为其国君不争气,虽然最开始几十年还能与皖国三足鼎立,国力不相上下,但到了后来,皖国的发展势头完全就压过了这两位邻居,舒、桐两国的居民纷纷向皖国迁移。以至于后来吴、楚两国召集大别山东麓的国家开会,往往都会说"皖伯必临"。历史发展到春秋后期,随着诸侯争霸的加剧,很不幸,皖、桐、舒三国最后都被楚灵王吞并了。万里长江在宿松县小孤山进入大别山东麓,一直到安徽、江苏两省交界的马鞍山,这段江面不叫长江而称"皖江"。皖江的叫法由来已久,《淮南子》中就说:"皖江取古皖国名。"再比如,现在安徽省内境界的划分如皖北、皖南等,都是以皖山(天柱山)为分界线的。国、城、祠、山、水皆得"皖"之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城称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16:《史记》记载"夏"十二氏族,其中缯氏、冥氏二族。

此外还有太康失国中的伯明氏。

槐在位时,东夷族九部落,有阳夷一族。

桀时期有缗氏。

都含贾湖"日"字根。

可解决哪些问题:

1. 贾湖遗址发展而来的含"日"古国(邦国或者方国),形成的时间早于商朝(距今3600年)。这些国的字除了以上十九个古国,从甲骨文中还可以查出一些含"日"古国(邦国或者方国)。

2. 夏朝存在时含"日"古邦国连片存在于中原地区,再一次印证了文字具有区域性。由于龙山文化和以后商朝的入侵,最终使之支离破碎。有易(国)都属于含"日"字根族徽氏族部落建立起来的国家,如今成为飞地,一个远在湖北,一个远在河北保定以北(河北易县)。

3. 夏早期后羿部落的入侵,应是第一次切割了连片的含"日"古邦国。后羿射日出自《淮南子·本经训》给后人的印象是后羿射太阳,如果解释为后羿消灭了九个含"日"字根的古国部落(或者日历形式)则更为合理。国度不同,历法不同,农误其时,粮食不收,羿灭九剩一,以统日历(国家)。夸父追日自然也可以理解为夸父族追逐、打击日氏族部落。

1: 后羿射日

人们的解释是射掉的是太阳,这连小孩子都不会相信。如果解释为后羿部族消灭掉九个含"日"字部首的国家,一切都会清楚明了的。《中庸》之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这里的"射"作厌恶讲。厌恶与灭国有什么关系。中国人讲话的艺术绝对不可以按照字面本意去理解。这一点《战国策·魏策·唐雎不辱使命》讲的就很明白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那个是厌恶,这个是发怒,实际意思相同,都是代表以战争来解决。

"射"是战争的一种形式,现代人不这样讲,但是"射"在中国甲骨文中既是代表打猎的动词,也是代表战争的动词。《殷商甲骨文研究》280页战争动词主要有"、伐、射、"。(出一类关于战争的卜辞)。从商前后羿时期到《淮南子》将近2000年的时间,比起商末到孔子的时间要久远得多,孔子尚没有考证出甲骨文,淮南子更不可能得到商前的详实历史了。所以,只能是传说射太阳。

一般的情况来讲,这些含"日"字部首的国家开始基本是连接在一起的,正是由于外来势力的冲击,才是现在看到的支离破碎的状态。曾国孤悬在外,以至后人找不到其出处,曾是从贾湖遗址走出来的"日"氏族后裔建立起来的国家。随着湖北地区曾国的考古不断深入,最终会有这一推论的验证。拭目以待。

2:夸父追日

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列子·汤问》。可以理解为夸父族追逐含"日"字部首的国家。或许夸父族被*了一个回马枪,消失于追击途中。

3:昆仑山

现在的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战国)屈原《楚辞·天问》曰:"昆仑悬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战国)列御寇《列子·周穆王》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先王所谓悬圃。"

(战国)佚名《尔雅·释丘》谓:"三成(三层)为昆仑丘"。

(战国)《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栏。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镇之。"

(汉)司马迁《史记·律书》谓:"不周风居西北,主*生。"

(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曰:"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悬圃。""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北门开以内(纳)不周之风"。

《淮南子·地形训》:"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汉)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谓:"昆仑之山(丘)……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历史上昆仑山并不是在如今的位置,寻找、争论了两千多年了也没有确定出具体位置。现在依然在争论中,各说各的依据。根据本文中的依据,昆仑山一词不会早于夏末,而应是随着昆吾被商汤击败后,从中原向西迁徙,与峙峪遗址出来的后裔含"匕"字部首的仑邦国形成昆仑一词,他们所占据的山命名昆仑山。随着昆仑一支人员的逐步西迁,昆仑山名也在逐步西迁,经过几次的固定之后,固定在现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位置。

4:其他含"日"国家或地区的存在。

"日"还会与其他氏族结合形成新的城池国家。例如晁、暴、旨、早、昙、旬、旫、旵、旲、明、旻、旹。至于以上的这些字是否成为城市国家,还需要考古证实,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甲骨文中含有"日"符号地名也有二十余个。参看《甲骨文字典》

结论:

1:贾湖文明以简单符号作为部落内各个小氏族符号,用于不同氏族的区分。

2:贾湖部落各氏族没有消亡,以贾湖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与当地不同氏族融合形成新的氏族,部分进而发展为国家。

3:以"日"为字根的国家,大多存在于商前时期。

4:妟继承贾湖文化、曷继承了妟文化的方块形文字。商继承了葛国文字,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官方文字。贾湖刻符是中国文字的最主要源头,距今已有8500年历史。

第三节 贾湖人群对中国古代史的影响

一: 贾湖人群与许昌人的关系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3°36′,东经113°40′,海拔67.5米。释光、C14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 。

贾湖遗址人群在9000--7500年前已经创造出了以下的奇迹:

(1) 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

(2) 世界上最古老的"酒"

(3) 世界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

(4) 世界稻作农业主要发源地

(5)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起源--契刻符号

二: "日"标识氏族的发展

贾湖后裔在平原地区建立一些列的含"日"的古国及地区,即使在今天依然在

使用的依然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下图所示),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曾国、莫国、葛国等一系列4000年前就已经存在的古国的源头问题。所以说贾湖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

三: 贾湖后裔建立起来的国家(邦国或方国)是我国传承最久、范围最广、最被后人认知的国家。

贾湖人群来自于平原,发展壮大于平原,偶尔到山区地域发展。贾湖刻符在8000年前已经出现,到3600年前商朝建立时期已经延续了4400年时间里。在这四千多年的时间里,尤其到距今6000年以后,汉字迅速发展,到商时期已经是相当完备的文字了,甲骨文与贾湖刻符极其相似。这一点根据甲骨文和商吞并邻近的葛国可以得到印证。葛国是贾湖文化的一脉传承者之一。贾湖后裔所发展的范围与峙峪后裔各自占据有各自的地盘,当时少有地缘交集。各自范围内氏族标识的文字刻符按照自己的方向独自发展。

贾湖后裔在平原地区建立晋、鲁、曹、匽、葛、莫、章、覃......这些国家成立的时间早于商朝建立的时间(前1600年)。

在后来的历史中,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商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等一系列对含"日"的古国及地区冲击、撕裂,致使后人研究扑朔迷离,根据文化具有区域性原理,即使成为飞地,依然保持原有的特性。例如:发现于湖北的曾国。

贾湖人后裔的部落氏族基本隐含"日"字符,而且经过发展组合,成为我国山西、陕西、河南中北部、河北、山东西部主要氏族力量,进而形成"日""田"族部落。这一部落从9000年前开始直至今日。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没有间断的文化和历史。而不是仅仅传说黄帝时期的5000年历史。具有9000年文字的历史,将重新改写中国历史。

四:和谐共融国风的形成

贾湖文明"田""日"部落国家范围说明"田、日"部落在夏前时期是蓬勃发展的,在夏朝是王朝的柱石邦国,即使在商朝也没有受到大规模的打击和屠*,再一次证明贾湖文明建立起来的国家崇尚礼乐,和谐共融。对于这些国家的甲骨文存在是有理有据的。但是,对于商汤第一个消灭的"葛", 作战最艰难的"昆"吾。这两个字没有在可释字形表中出现,对此比较难以理解,根据《史记》这两个字是直接证明它们是在夏代已经存在的国家。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