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大象还能跳舞吗?顺丰控股已经连续两日走出大阴线。从发布了6月经营简报的四家快递公司来看,顺丰、韵达、圆通、和申通营收分别为151.24亿元、33.09亿元、31.22亿元和19.23亿元。但从营收同比增速来看,圆通位列最高,达22.99%。除了规模稳定增长,行业价格战仍在继续。以顺丰为例,2月、3月、4月、5月和6月的单票收入均低于16元,而去年同期单票收入则超过18元。
随即记者以成都发放一份合同去杭州为例,对极兔、圆通、中通、韵达、京东快递以及顺丰进行比价,其中极兔、圆通、韵达均为12元,中通15元、京东快递16元、顺丰普快18元,需要强调的是只有顺丰是明日达,其他三家公司则两到三天不等。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显示,异地快递均价为6.1元,同比下降22.9%,首次低于同城快递。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快递行业平均单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10年的24.57元/件下降至2020年的10.55元/件,2021年1月持续下降至10.21元/件。在资本的强力助推,以价换量,顺丰2019年5月推出针对低端电商件产品-特惠专配,3~4元/票;极兔快递2020年3月进入中国,以发货价格普遍低于通达系三毛以上抢市场;从市场来看2019年6月最低达到0.9元发一单,2020年3月,义乌刷新最低价:0.8元发全国,2021年3月极兔快递再次将义乌发货的最低价格再次打穿到1元以下,这样的价格战,只能用“惨烈”来形容。
与价格愈走愈低相对应的是——快递单量的猛增。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用时仅6个月,比2018年首次达到500亿件提前近半年,比2020年提前约2个月。当前,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约3亿件,日均服务用户约6亿人次,行业服务民生和经济的作用愈发凸显。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如何保证快递的服务,无疑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
《2020年全国快递基层从业现状及从业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收入3000-4000元占比次之。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仅占1.3%。因为价格战,低派费,招不到快递员,快递量却在持续增长,直接导致快递派送必须提升效率,一个快递员每天要派送一两百个快递,才能达到时效要求,也才能维持收入,挨家挨户送货上门成为难题。
而快递网点生存艰难,降成本、压派费,留不住快递员,都成为快递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加上末端派费持续下降,快递员收入普遍不高。通达系及顺丰特惠电商件派费:0.5元到1.2元之间。
今年4月15日,菜鸟驿站宣布从当天开始将免费上门服务。此举一出,立即引起业界的强烈关注。因为价格战,已经让大部分物流企业常年行走在荣枯线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快递还要做到精准上门服务,真是“让马儿快跑还不让马儿吃草”,何其难。
没有销量就没有收益,这是简单的市场常识;但在扭曲的价格战之下,看上去猛增的销量有可能带来的是满满的负收益,优质物流企业的优势难以发挥,整个市场的质量保障更是难以提升,这样看来,表面上繁花似锦的市场实则是一个价格的泥藻、营销的怪圈。菜鸟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举动,其实背后映射的是一个行业的艰难与坚守。
而更深层次的难题在于更远的未来。在这样的市场模式一之下,快递企业收取微薄的利润、快递员领取微薄的佣金,在没有足够的量的支撑下,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只能从成本上进行再次压榨,而成本的核心就是服务,看上去消费者从价格上貌似得到了一定的实惠,而失去的是更完善的服务。
还是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3月,关于快递服务的投诉问题足足就有25878件,同比增长了65.4%,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快件丢失、延误以及损坏。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6月1日至6月20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显示,监测期内共收集快递、外卖配送类负面信息63043条,负面信息在6月2日出现峰值。消费者吐槽较多的配送类问题主要有:不送货上门、乡村取件加收快递费等问题。
当“价格”成为唯一的市场砝码,没有任何一个玩家可以置身事外。物流市场是一个大生意,可以确定是智能社会的必备,但不确定的是,如果只靠价格,我们的企业最终能走到多远的地方。是时候终止“劣币驱逐良币”了,让服务重归主位,让快递上门成为常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