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人的判断方法,今年“入梅”到“出梅”正好是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古时候气候状况,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按现在的天气状况,实际上,江南地区、长江下游地区、江淮地区“入梅”、“出梅”时间存在显著的跨度。
例如,江南地区最早,通常在6月初就入梅了,而江淮地区最晚,要到6月中旬才开始入梅。同样,出没梅时间也是依次后推。但是,不论是古人的判断方法,还是现在的推算,入梅到出梅基本上都是一个月,这点是一致的,足以说明,古人总结的还是非常准确的。
老人说,“入梅有三怕”,那么,入梅这天“3怕“指的是啥呢?其实,这里说的“3怕”指的是害怕出现3种天气,下面具体来看:
入梅日第一怕:“怕降雨”
老话说,“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意思是说,如果入梅这天出现降雨的话,那么就预示后期会是有很长一段阴雨天气,这样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并且,还可能会导致洪涝出现,是农民最不愿看到的一种天气。
入梅第二怕:“怕冰雹”
芒种是“夏收、夏种、夏管”的阶段,是农事大忙时节,像农谚“家家忙农事,田间无闲人”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强对流冰雹天气,显然对农作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往往会给农民带来较大的损失。像农谚“入梅见雹子,农民急跳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有入梅日怕冰雹的说法。
入梅第三怕:“怕降温”
从气象学上讲,梅雨是冷、暖气团相持的产物,在梅雨初期,冷气团占上风,于是天气湿凉,被称为“黄梅寒“或者“冷水黄梅”。像农谚“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时候,按理来说,温度应该已经显著升高了,这时候冷空气还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的话,那么显然对农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在民间还有“黄梅头里穿棉衣,大雨倾盆到田里”的民谚,意味着还会有大水发生,对农作生长不利。因此,有了入梅日怕降温的说法。
总的来说,入梅这天主要是怕出现以上3种天气。您认为古人总结的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