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流程与技巧感悟,营造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学习心得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6-23 22:50:21

补课感悟系列:一对一补课的有效教学过程是: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学

昨天在发布的微头条,谈到补课教学过程中的客体间接传递型学习,这是布点法通过实践提炼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过程。今天,主要从理论上聊和我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学?

客体间接传递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学习教材的学习过程为例。

学生与教材(客体)互动,首先是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是人的一种天性。人依赖于环境而生活,为了生存而要分辨出环境中对人有益或有害因素,以趋利避害。所谓好奇心也就是对环境区分知与不知的一种心理,好奇心是人的一种天性。在学习上则表现为求知欲。学生在读第一遍书时,会自动地关注讲的什么,懂不懂,有没有趣,怎么学等,这就是对客体区分知与不知。区分后是什么情况呢?有的学生区分知与不知后能继续学习,有的学生学学(读几遍)就不肯学了、不想学了、不知学什么,知与不知停滞于区分阶段。这说明学生区分的知与不知有很大的差异,对此我们仍应作进一步思考。

区分出的知是学生现有的与客体相关的知识,不知是要获取的知识,即学习目标,如何以现有的“知”为条件,实现“不知”向“知”的转化?也就是知与不知区分后要使它运动,如何才能促使其运动呢?当区分出来的大多是不知,对知则十分模糊,或在区分中提不出不知,或提出的不知脱离现有的知时,知与不知就难以运动。为使知与不知运动,就要对区分后的知与不知进行优化。所谓优化,就是使区分的知能形成网络结构(大脑中激活的知识结构),不知从网络结构中生成(从知与不知的联系中生成),并成为网络结构的组成部分,策略能伴随着知与不知的互动,并与知、不知三者形成互动结构,这样知与不知之间从一般性联系进入了实质性联系。这一过程是知、不知、策略三者之间进行结构化与策略化的过程,这是对区分后的知与不知的优化,优化是继区分后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

区分后的知与不知,经过结构化、策略化的优化过程,促进了不知向知转化的倾向,在策略的参与下,不知向知转化,以达到新的平衡,这是知与不知运动的转化阶段。不知向知的转化是继知与不知区分、优化后知与不知运动的又一重要环节。接着进入内化阶段,内化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反思。以上是学生与教材互动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的知与不知运动,知与不知运动的区分、优化、转化、内化是学习过程的4个阶段。这一结论对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我们通过布点法研究发现了客体间接传递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与不知运动。

下次,结合案例谈客体间接传递型教学在一对一补课教学过程的作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