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萧亚轩”
女性观众的偏好从“成熟年上男”开始发展到“年下男”,事实上并不是一种审美的更迭,而是一种多元选择权的体现。如今,依然有人倾向于和成熟的男性伴侣构建亲密关系,也有人萌年下,这种选择的多元化,本质上源于女性话语权与社会地位的提升。
如果要论姐弟恋的代言人,那无数人脑海中最先闪过的自然是“鲜肉收割机”萧亚轩,网友甚至调侃:“没有人可以一直年轻,但是萧亚轩的男朋友可以。”
若在男权处于支配地位的古代社会,“年下男”风靡全社会自然不太现实,萧亚轩频繁约会小鲜肉或许也将被谴责,但在现代社会,女性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社会学角度而言,这种变化不仅是两性的平等,也是部分女性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开始不同往日。
从年下题材的剧集设定来看,无论是《理智派生活》还是待播的《爱的二八定律》中的女主,身上都是带着“强者光环”的,她们一个是大公司的法律事业部总监,一个是精英女律师,相比之下,她们对应的男主一个是初入职场的法律系毕业生,一个则是资深宅男。在这两段关系中,女性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无疑更多。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年下题材剧集中,女主必须是强者。因为只有这些经济独立且有社会资源积累的新时代女性,才能和萧亚轩一样在感情里具有选择权,即她们可以选择同样有着社会资源积累的成熟男性,也可以选择阅历与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下男”。
这种选择权,才是年下题材戳中新时代独立女性的核心所在。
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也是“年下”的忠实拥护者,只是他更为认可的是成年男子与少年男子间的爱情。柏拉图认为,同性之爱是高尚而珍贵的,而同时,具有丰富学识、涵养和男性魅力的成年男子,可以将少年男子培养成同样具有丰富学识、涵养和男性魅力的美男子,如此才能世代相传,良性循环。
通俗来讲,这就是“玩养成”。在崇拜男性力量美与男性学识魅力的希腊古典社会,成年男人为主动方,因为他们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资源,而少年男子则为被动方。这其实与当下流行的“年下恋”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当成年女性与成年男性拥有同等的社会资源,她们也可以成为主动方。
某种程度上而言,“年下恋”流行,代表的也是一种新时代的两性平等。从《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理智派生活》等剧来看,“年下男”选择“年上女”,也源于她们更为成熟、更具思想,无论在情感与经济上都更为独立,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更容易获得相对平等的情感关系。
此外,长久以来,男性都是“被依赖”的对象,这也是从古至今外界对男性的固有定位。但在“年下恋”中,男性也是可以成为“依赖者”的。
年下题材的流行,与大女主剧、“男强女强剧”的流行有着相同的背景,它们都是女性社会地位变化后诞生的新创作热潮。在女性思潮日益兴盛的当下,年下题材这股热潮未来还将持续,《下一站是幸福》《理智派生活》只是一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