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娘出嫁的那天,家中会呈现出一场哀婉动人的场景:新娘盛装坐在花轿前,眼泪婆娑,发出哽咽般的哭声;亲朋好友们也跟着唱起悠扬悲伤的曲调,齐声痛哭。
这种特殊的哭唱方式,充满了新娘对娘家的深深眷恋和对即将分别的亲人的难舍难分。"哭嫁歌"贯穿了姑娘从梳妆打扮到入洞房的整个过程,表达了她内心深重的离愁别绪。
我曾经在暑假期间拜访过张家界市永定区的“哭嫁歌”传承人向佐绒老人。当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开始演唱时,她先是低声唱出几个音节,随后便越唱越投入,忍不住哽咽。
她的眼神黯淡,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家人陪伴,泪水横流的婚礼之夜“哎呀……我那会儿才十六七岁啊,就嫁到了那远在天边的陌生人家……”向老人的语气凄凉,话语婉转,让人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她含泪出嫁。
这种独特的哭唱方式蕴含了土家人的离愁别绪,它展现了新娘出嫁时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难舍难分的情感,使得这种哭唱在土家文化中成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
那年暑假,我特意去了张家界市永定区拜访了向佐绒老师,她是“哭嫁歌”的传承人,当时已经87岁高龄,但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仍旧如数家珍。
见到我这个年轻人对“哭嫁歌”怀有浓厚兴趣,向老师慷慨分享了她几十年来演唱“哭嫁歌”的心得体会。她伸出枯瘦的手掌,语重心长地说:“哭嫁歌里的抽噎哽咽,一方面是来自内心的痛楚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哭哭啼啼中喘口气、思考下一句该唱什么。
在土家族人眼中,姑娘“哭嫁”得越悲伤、哭诉的话语越贤惠动人,到婆家后就越受人尊重、疼爱有加。因此,在“哭嫁”过程中,女孩们会精心挑选最恳切、最能打动人心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离情别绪。为了让我更好地理解,向老师亲自示范了一段"哭嫁歌"。她紧紧地揪着裙角,声音婉转而颤抖,时而哀戚,时而缓缓平息,就像一位热泪盈眶的新娘在娓娓道来最后一次在娘家的离别愁绪。
当她唱到"啊哈——"时,她会故意拖长最后的音节,仿制抽噎的声音这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了她满怀的无限惆怅和离愁别绪。
《出嫁歌》这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正是以土家族"哭嫁歌"独特的演唱技巧作为创作灵感,而成为一部上乘之作。在作曲过程中,作曲家们深入研究并敬重这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他们运用了哭腔、倚音、下滑音、上波音等装饰性润腔,使得音乐更好地表达出"哭嫁歌"中新娘哀怨离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