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网易云评论里那些哀声哉道的人一样。
他的烦恼看上去都是再平常不过的鸡毛蒜皮。
但也是这样的平平无奇,差点就将他推向了死路。
好在,与担忧的不同,身边没有一个人嘲笑他因此就将自己送进精神病院的选择。
父母称赞他的决定,医生重视他的诉求,朋友也关心他的状况。
更难得的是那些看似比他更加痛苦的病友。
个个对克雷格视如己出,让他在治疗过程发现自己的价值,甚至挖掘出自己在音乐绘画方面的天赋。
虽然一切听上去美好得有些不现实。
但这不正是我们真正憧憬的环境么?
再不足为道的情绪都会受到重视,因为真正经历过痛苦的人都知道:
往往是那些被忽视的细小火星,聚集成了燎原的大火。
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关于心理病症的专业知识。
尤其是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更难靠一己之力判断自己到底是冲动情绪还是心理疾病。
我们哪怕不能做到关切、安慰他们,那至少应该给予最基本的宽容和尊重。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趋向认可积极乐观的事物,否定消极沮丧的一切。
所以在创作这个故事时,作者维茨尼只能自己抑郁的过去写得轻松愉悦。
「加入足够多的笑料,才能产生更多、更大的认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13年,这位作家还是因为抑郁自*离世了。
年仅32岁。
在谈及这部作品时,他也曾说过:
也许我应该更加克制笑料的数量,别让大家笑过了头。
好让人们能从可笑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这个故事的初衷。
人的情绪原本就很复杂。
我们看不见他人的痛苦和挣扎,不能片面地判断对方是否是无病*。
一句嘲笑对置身之外的人来说也许没什么,但很有可能就是压死他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有熬过来的人,才有资格对自己的过去一笑了之;
不能感同身受的人,没有资格去肆意评判他人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