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好好养孩子》,曹马培昕/文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俗语:“穷养儿,富养女。”
俗话说:“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自古以来,很多父母的思想观念就认为,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因为如果让儿子小时候吃得苦中苦,学会省吃俭用,长大后方能对家庭有担当,不随意挥霍浪费;养女儿是文化修养的投资,如果女孩子从小丰衣足食,拥有高贵的素养和品格,见的世面多了,长大后为人处世就会十分小心谨慎,不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诱惑。
我们不可否认,父母选择这两种教育方法的初衷和目的并没有错,但是如若方法用错了,就可能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用穷富法来养育孩子时,怎么做才正确呢?
什么是真正的“穷养儿,富养女”?无论是男孩穷养还是女孩富养,都要避免过犹不及。
譬如,有些家庭对男孩过分穷养,给孩子从小灌输了一种唯利是图的思想,长大后便很害怕受穷,甚至为了获取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同样,有些父母对女儿过于宠爱纵容,使其从小养成了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这种溺爱对孩子来说有害无利,长大后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家庭条件富也好、穷也罢,孩子终归有一天要自己独立走向社会,经营人生。为此,父母要懂得让孩子从小用合理的眼光看待金钱、情感以及价值,不可用金钱衡量教育的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
无论养儿养女,我们都无须过分纠结富养还是穷养。其实,很多父母认为,男孩和女孩的性格、成长变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教育上就该区别对待。可是教育不应以富养和穷养来划分,不能用“穷”专对男孩,用“富”专对女孩。我们常说男女平等,特别是进入二孩时代,公平对待男孩和女孩,更应是新时代每个父母需要学习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瑞典,人们不会因为一个女性的美貌而夸赞对方,因为他们把这种行为看作物化女性、消费女性。从这里我们可以思考的是,父母作为孩子家庭教育的“老师”,尤其是母亲要以自身为孩子做榜样,树立一个有耐心、有恒心、有能力,并兢兢业业为事业奋斗的形象,让孩子知道原来女人也可以撑起半边天。
养儿养女策略不一样,因材施教是关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个社会调查,旨在调查人们对“穷养儿,富养女”教育观念的看法。在受访的2002人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教育男孩和女孩应该是不同的。而关于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发达国家也在近些年做了相关的科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大脑中有100多处存在差别。
从血统关系上来看,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比如,西方国家认为男孩和女孩是平等的,他们更重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自我发展,鼓励孩子探索,平时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而亚洲国家的父母通常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用“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来教育孩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常常不对等,孩子是没有自由的、受约束的、不能独立的。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同一家族、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接受的教育也可能千差万别。例如,上述调查中的大数据还显示,男孩更多地偏向调皮、爱动、贪玩、散漫;女孩更多地偏向懂事、文静、贴心、柔弱。男孩似顽铁一块,宝剑锋从磨砺出;女孩似水温柔,上善若水。所以,父母教育男孩时非常严格,以“棍棒教育”解决问题更是一种常态;而教育女孩时相对比较温柔,常用讲道理的方式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事实上,父母要懂得顺应其天性,发展他们个性中的优点。男儿当自强,男孩更多需要的是对其意志的磨炼,培养他的勇气、意志、担当、责任心以及面对挫折的能力;女孩更多需要的是丰富内心与意识品德,使其懂得真善美,使其学会辨别事物,使其懂得自我保护。
父母心中始终要有一把教育的尺子,不偏不倚,感觉不对就赶紧调整,尽力找到平衡点。家庭教育是培养个体的摇篮,既然有幸做父母,就必须好好修行,这才是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的教育营养。我们只有给予孩子内心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让孩子足够幸福。
一部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亲子关系,
指导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的家庭教育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