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感兴趣和喜欢,在思考想做的事的同时,不要用职业去固化自己想做的事,时代在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变化着,也许不到几年那些职业就消失了。
由于职业原因,你将卡在无处寻到你想做的事的目标,因为你将职业看成了目标,而让你在没有得到那个职业时受挫和失望。最近因为一时间觉得有个职业蛮火的,就靠着自己的想象,想象这个职业多好多挣钱,交了学费,但过了三天就不想去了。也就没去了,等于打水漂了,就是你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不是真的想要去做这个事情是很痛苦的,而且你还要考虑这个事情所要运用的一些比如社交能力之类的就是你不擅长的。
要是你能用你擅长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就算累你也不会对这事有排斥感,累并快乐着。虽然因为没学这个东西,但上课的一个老师跟我们闲聊时说了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因为有个来学习的朋友在那里抱怨时代、抱怨性格、抱怨年纪,老师就说:你要说我们那个年代难吧那也有很多成了的人,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难,那怎么别人就能做到呢?这个问题不是说这那的,看你自己怎么应对和选择吧!你捕捉到了,并且抓住了那就行。
之前也有个困惑,觉得好难呀!这个老师的话确实是挺深刻的,也让自己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不是那种老是抱怨,但就是会觉得难,细细想来自己也是没有哪件事一直把它做到极致了再来说我不喜欢它。常常三分钟热度来对待,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强,很快能了解一个东西,但说实话真的是太肤浅的认知了,把自己卡在这个地方还不自知。
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状态(重要的事),例如你能很开心说出我是因为什么而做这份工作,那么你会有一个自己很满意的状态和价值观来做。真正想做的事确立后,再来考虑学习它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实现手段。不是一开始就把知识和技能来定义成要做的事,而纠结以何种方式、平台,职业那就又回到原点了。
不会让自己在做的事和这件事的受众双方感到厌倦,当然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要有客户需要的,不然也无法持续下去。价值观是自己的行进方向,目标只是你不断调整和检测的一个距离,你的方向在那,一个个目标不过是你修正的距离而已。因为你知道你跑的方向,明白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中心,更可持续性,以外部环境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最容易变化也最易影响自己的决心和方向。外部价值观是时常在变的,无法给自己提供持续性的心理支持。
用不对自己说谎的方式来前进,过去的后悔和失败要自己去总结和看到,不是视而不见。到最后还是跌在同一个问题上,那个时候来句原来经历过怎么不长记性?有多少时间让你去一次又一次去跌在同一失败和后悔上呢?要取得成果需要时间,但你下决心不对自己说谎,即使得不到认可,即使赚不到多少钱,只要能做到不欺骗自己,诚实地生活,从烦闷的心情中解脱出来那就是“成功”。
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被一步到位的思维占据心头,总是忽略了没有什么是会一成不变的,忽略了轻重缓急,也忽略了很多时机和时间。每次做事都像是在交代后事,想着什么都按自己的想要去安排和发生就好,常常忽略了只要喘着气,改变就会因每次的选择而发生,不变的只有自己内在的核心,才能做到适时调整和重置。
为什么?怎么会这样?怎么办?这三个问题随着你做的事情一直在你脑袋里,并实践着,那么就不会被迷茫吞噬。有这些想法,是探索和奇妙的好奇心在催促着你往前。交朋友时的心理活动是那种讨好型的,只要是两个人以上的关系就只会在乎对方的感受,常常以随便、没事为口头禅而忽略自己的感受,也慢慢丢掉了真正的自己。
现在就是这个陌生的人给你的感觉就是想要交的朋友那就行,包括阅读也是,就是这样简单。那么从认识就真诚、有话直说,不要再犯以前的症状就可以,自己以舒服的状态交朋友,那真的遇到投机的朋友,作为朋友也不会觉得别扭,坦然舒服的状态和你交朋友。像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我读得了圣贤书,却管不了窗外事,心生怜悯是我,袖手旁观是我”。这句话对自己来说有点像皱皱的纸一样,不想把自己变成一张皱皱的纸,即使铺开来也是痕迹满满,就做出自己当下真实的内心反应就好,无责于心。
就像读书时,条件有限,那时候有听英语的磁带随身听,喜欢的歌就会拿机器录下来反复听,那时候特别喜欢的剧的剧情也会把它录下来反复听。当时就想要是能有个东西自己喜欢的歌可以存在一起,想听就放就好了,现在就有了很多app。虽然自己的条件很有限错过很多信息差带来的东西,但是自己要是勇敢一点去投入自己喜欢的,就算当时觉得有些异想天开,说不定哪一天就变成很普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