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凡是天津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届生,在和他的求职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似乎没有特别喜欢的工作,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工作。在就业的压力下,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强适应性,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如果现在可以拿到一个互联网类的offer,他都能努力做下去。
像凡凡这种案例在大学生求职中很常见,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只是找到什么工作就去做什么工作。这种情况,往好里说,是自己适应性强;往差里说,是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
如果求职者也遇到凡凡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1、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有些大学生对未来只有一个相对模糊的规划,现在还不确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如果你不喜欢摆在眼前的职业选择,那就暂时先别做决定,先走出去探索一下,让直觉引导你。
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计划,去尝试几项工作,在实践中选择。如果你对某种工作完全没有兴趣,那就丢掉它,再去试试别的。如果你喜欢,那就接着干下去。如果你觉得自己被困于某几种职业选择当中,也许是因为这些选择都不适合你。
同时,你必须尽可能地扩大你的认知圈和信息圈,当你的世界越大,你对自己的了解就越多,你的内心也就会更开阔。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你就能慢慢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职业方向。
2、即便不能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要尽快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可以分析评价自己所从事过的工作、项目、任务,列出3张清单:
在第一张清单上,你要分析出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轻松做好的,你觉得自己擅长的,你因此受到过表扬的。
比如,你可以列出以下从小到大的类似如下的事项事情:
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写作,作文经常拿高分,大学期间经常给校报投稿并多次被发布;
在学生会做过一份社团汇报PPT,内容精炼,版式精美,得到系里老师的高度评价;
从未挂科,就连大学里最难的高等数学也拿了90分;
帮助系里老师整理学籍数据,由于精通excel函数,做得又快又好,0差错,被夸奖。
在第二张清单上,你分析哪些事情是你怎么努力也做不好的,哪些是你怎么都不想做的,哪些是你做过但效果很差或者效果明显低于预期的。
在第三张清单上,你要综合前两张清单的结果,通过对自己所从事的任务的分析,列出自己的个人特质——>职业素质——>可胜任XX岗位的能力,最终找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比如,校刊投稿、爱好写作——>文字撰写能力——>文案能力,可胜任新媒体类工作。比如,数学成绩好、精通excel——>数据分析能力——>擅长分析,可胜任数据分析员类工作。
3、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后,可以先就业,在工作中继续探索职业兴趣。
经过上面两个步骤,你对自己已经有了一个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接下来需要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如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供求情况、竞争程度等等,在此基础上定位自己。
经过以上步骤,如果还有对自己定位不清晰的求职者,可以根据现有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市场用人需求先就业,在工作中去摸索自己的职业兴趣。你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寻找用人需求,若找不到对口工作,或者你不愿意从事对口工作,可以根据自身比较突出的职业能力去找工作。
常见职业能力对应的职业方向如下:
写作能力、外语能力、理解能力:秘书、助理、翻译、文案、编辑等;
说服能力、影响能力:销售、促销、采购等;
策划能力、创意能力:广告策划、市场营销等;
数字能力、统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会计、出纳、数据分析、程序员等;
设计能力、绘图能力:建筑师、土木工程、设计师等;
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人力资源、行政、运营、物流、客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