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小朋友脚踏轮滑鞋,在我身边如风飘过,我都忍不住驻足观看,直到小朋友停下来。
这拉风的感觉,也深深吸引了我。女儿四岁的时候,我也终于没有忍住,带着孩子闯进了一家连锁轮滑学校。在教练们耐心的指导下,孩子第一次换上了轮滑鞋,踩在防滑垫子上,跟着教练做着简单的动作。从不敢迈步,到一点点迈出细小的步子,按照教练的口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女儿一点点克服自己的恐惧,第一节试听课感觉良好,这也成了我自认为孩子是喜欢轮滑的理由,还憧憬着只要孩子坚持练习,也可以成为那些如风的少年。我想都没想,就给孩子报了名。
但是,现实真的是啪啪打脸。女儿从第二节课就开始不适应,她害怕我不在身边的感觉,不能独立上课。只要做到教室的等候区,孩子就开始哭,老师不管怎么哄都无济于事。我劝了一遍又一遍,可我刚要准备离开,孩子就放声大哭,根本进入不了上课的状态。一节课,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哭,这样的状态真是持续了几个月。现在我已经记不清那段时间去上轮滑课是怎么熬过来的。半年过去了,女儿不再因为我不在教室里而哭泣了。我是不是该拍手叫好了呢?
其实,孩子只是接受妈妈不在教室里的陪伴,但是孩子觉得好长一段时间只练习一个动作,女儿又对上轮滑课产生了厌烦,我发现后和老师沟通,看能不能找个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老师也做了一些调整,孩子学了新的动作,看到自己有了一点点小进步,孩子也有了信心,开始接受。
现在我们在家里经常问她:“你喜不喜欢轮滑学校的老师?”“老师滑得帅不帅?”。她都会开心的说;“喜欢”。看到喜欢的老师,她会主动打招呼,也会围着喜欢的老师,转来转去。老师就是她的偶像。
偶像的作用巨大,她一点点接受上课的事实,也不再害怕妈妈不在教室陪伴,也愿意和老师主动打招呼,和同组的小朋友有交流。看到孩子一点点进步,慢慢适应学轮滑的生活,我也轻松了许多。
一路走来,我觉得给孩子安排轮滑课程,已经夹杂了我的主观意愿。以后再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我应该和孩子更好的沟通一下。尤其是慢热的,对环境改变不容易适应的孩子,孩子稍微大点适应能力会更强。同理,其他的兴趣课程,如果不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我们是不是也不要一厢情愿的给孩子安排兴趣班。兴趣班,只要孩子喜欢,不在于何时开始学,学了多少年。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请按照孩子的意愿,让她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