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朵里面是直的吗,人的耳朵在一个水平线上吗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7-07 01:30:57

作者:谢大光

2002年我第一次到宁夏,以后连续几年,每年都要去一次。每次到宁夏,总要进贺兰山,去看看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的石头酱黑酱黑的,远远望去,阳光下的山体峻拔沉实,笼了一团阴郁,山顶上白云衬托着,更显神秘。绕开西夏王陵,拐过拜寺口双塔,向东就是贺兰口,岳飞《满江红》中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大约就是指这一带。

从贺兰口进山不远,阳坡处开始出现阴文刻下的图画,有的两三组挤在一块大石头上,有的孤零零躲在角落里。岩画从山口沿峡谷向北延伸六百多米,俨然一座露天博物馆。这些图像笔画粗犷,形象古朴,动物最多,岩羊、虎、马、鹿,寥寥几笔,动感十足。人像多为面部,横眉立目的,咧嘴大笑的,耳朵边胡须直戳上去,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夸张的神态。也有群像:人在张弓,兽在奔跑,一幅原始狩猎图;手舞足蹈的人群似在欢度节日,小动物在人的腿下穿来穿去;更多是祭祀的场面,人脸向天,双手上扬,一片肃穆。最奇特的是一幅人面神像,环眼阔鼻,双目圆睁,头发呈半圆形直立,象征着光芒四射,据说是先民们崇拜的太阳神。世界各地发现的岩画都有相类似的太阳神造像,仿佛在为通天塔的传说提供佐证。

关于贺兰山岩画的年代,众说纷纭,主流意见认为出自远古到中古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之手,表现了他们的信仰与感情。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些最初的无名作画人有着怎样的“创作”心态?那个年代,后世被称为“文字”的东西还没有出现,他们心里有念头要记下来,告诉天地,告诉同伴,只能借助眼睛看到的最直观的图景,一笔一画凿刻在石头上。这样做很累,很慢,需要耐心,好在时间属于他们,生活教会了他们耐心的重要。凿刻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一定像蓝天一样通透,虔诚敬畏,没有一丝杂念干扰。倾注在画面上的,或是欢乐,或是痛苦,或是感恩,或是崇拜,或是狩猎的指示,或是对附近危险的提醒,都是他们那时那刻最想说的话。

这是文字出现之前,不借助肢体语言,人类情感的原初交流,那样直接,那样单纯。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这就是语言的初心,也是文学艺术的初心吧!

几千年过去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图画演进成文字,文字最初模仿着图画,是为“象形字”。地球上人类的语言有多少种?它们似乎都走过“象形”阶段,而后越变越抽象,抽象的方式各不相同,蕴涵的信息越来越多,文字的多义与歧义也出现了。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情感的丰富,需要更多面、更多样的表现,因而文字在不断丰富。《汉语大辞典》《牛津词典》每年都在增加新的条目。语言文字的发展,就像是生命力旺盛的大树,随着水土、风气,不断分叉,不断演变,推陈出新。文学,无疑为文字的表现力增添了艺术的色彩。形式的变化,个性的夸张,技巧的翻新,总能吸引众多眼球。然而,“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这语言的初心也会变吗?

常常爱翻读孙犁著作中关于世风文情的谈论,读到这样的话:“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不会是阿斗。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到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文字是很敏感的东西,其涉及个人利害,他人利害,远远超过语言。作者执笔,不只考虑当前,而且考虑今后,不只考虑自己,而且考虑周围,困惑重重,叫他写出真实情感是很难的。只有忘掉这些顾虑的人,才能写出真诚的散文。”忽然有一种松心愉悦的快感。先生离开我们二十年了,先生留下的文字一直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读起来仍然直指人心。真想与先生聊聊天,聊聊贺兰山岩画。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18日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