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石敢当
在闽南的某些地方,在街巷岔道口建造土地庙,代替“石敢当”以压路冲煞。土地神的出现,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最迟在三国时期土地神的崇拜也流行,以后,土地神成为民间普遍崇拜的神祇。其地位虽卑微,却显得平易近人,故香火颇盛。闽南地区称土地神为“福德正神”,更直接地体现出土地神的守护神色彩,认为信仰土地神可保一方平安。正因此,在街巷道口建一简陋的“土地庙”可起着“石敢当”的功能。
“
土地公小庙
“石敢当”信仰在澎湖、台湾。显然,澎湖、台湾的“石敢当”信仰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徙而带入的。现存于澎湖的“石敢当”很奇特,上附刻有北斗星的图案。而台湾屏东县高福村则保存有驱魔的石狮王、澎湖马公岛一处三叉路口树有“姜太公押煞”的“石敢当”碑等。
台湾的“姜太公收煞“石敢当
日本学者中村璋八认为,“石敢当”等道教信仰是随着道教传入日本而流行的。从日本的青森县黑石市到冲绳县都有“石敢当”,“石敢当”是日本人最清楚的一种驱魔手段。
日本的冲绳县(古称琉球群岛,在并入日本前曾与中国有密切往来)亦有这种风俗,或在道路上安放称为“西萨”的石狮像,或在屋顶斜对面上安置水泥或灰泥塑的小狮子。学者认为这种风俗是古代福建人大量迁入冲绳而传入的。
路口地上的石狮石敢当
“石敢当”信仰在东南亚。显然,东南亚的“石敢当”信仰是由华侨(尤其是福建华侨)传入的。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中,供奉大陆祖家乡土神祇的庙宇比比皆是,其建筑风格多采用闽南等地的传统形式。在宗教仪式、民间信仰方面,大多保留着家乡的习俗。“石敢当”信仰同样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广泛流传。日本学者洼德忠说,马来西亚的山打根有两座“石敢当”,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同时介绍在菲律宾发现的“石敢当”的形状,发现有的附刻有八卦、鬼面、石狮像等图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