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它留下了诸多踪迹。重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让我们透过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七夕节民俗里蕴藏着的文化基因。
关于七夕,翻开《三国演义》,来到第63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书中借诸葛亮之口道出:却说孔明在荆州,时当七夕佳节,大会众官夜宴,共说收川之事。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孔明失惊,掷杯于地,掩面哭曰:“哀哉!痛哉!”众官慌问其故。孔明曰:“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天狗犯于吾军,太白临于雒城,已拜书主公,教谨防之。谁想今夕西方星坠,庞士元命必休矣!”言罢,大哭曰:“今吾主丧一臂矣!”众官皆惊,未信其言。孔明曰:“数日之内,必有消息。”是夕酒不尽欢而散。
从上可知,罗贯中笔下,七夕在三国时已是要“大会众官夜宴”的重要节日。
女儿国国王对唐僧一往情深 《西游记》剧照
七夕,相传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于鹊桥相会的日子。织女又称七仙女,是王母和天帝最小的女儿。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就是因为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然后又大闹蟠桃会,才会被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长达500年。
此外,谈到七夕这个浪漫的日子,不得不提的是《西游记》中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一往情深。一个女人愿用“王权富贵”来对抗他的“戒律清规”,无奈自己的“爱欲恣恣”遇到唐三藏的“流水无情”,也只好“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了。
相比于前两部巨著,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则透露出更多与七夕相关的情节与隐喻。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点了一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写到:“《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了传奇《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密誓》一折正是写了长生殿中,两人对月盟誓,祈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却没有想到开头那一段话,却是一语成谶。唐明皇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致使贵妃罹难,元春与皇帝的爱情,莫非也是这样的?
《长生殿》中并无《乞巧》一折,“乞巧”是《密誓》这一折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已。不知道是因为作者怕“密誓”这词太过敏感,怕牵扯出捕风捉影之事,还是因为当时演剧时有改编《密誓》名字为《乞巧》,现不得而知,但目的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元妃点了这一折戏,而批者告诉大家,剧中贵妃的结局也正是元妃的结局。
再如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
87版《红楼梦》剧照
第四十二回,凤姐女儿经常生病,她对刘姥姥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人经历的多。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听说,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从这‘巧’字上来。”
第八十七回,“七月初七,巧节。众女儿漂针,谈论七夕故事。”七夕这天,女儿们都要晒水乞巧,掐凤仙花染指甲。不过,大观园里的女儿乞巧不是穿针而是漂针,就是放一盆清水,将绣花针漂在水面上,从水中倒影出针的影子粗细来预测是否赏得巧手或嫁得如意郎君。
由此来看,虽然《红楼梦》中并未开辟专门篇章描写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如何过七夕节,但字里行间中却处处能感受到七夕对于当时人们的重要意义,而曹雪芹也将其与人物命运相结合,更透露出这部文学巨著中生离死别的悲情意味。
而《水浒传》这样一部描写轰轰烈烈男人的书籍,对于七夕节的描绘几乎没有,除却在人名中略有体现。
《水浒传》潘巧云剧照
如第43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中,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的妻子出场点破了其名唤“巧云”的缘由。
“布起处,走出那个妇人来。原来那妇人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唤做巧云。”宋元时代旧历七夕,乃是民间盛节。以七夕为“乞巧”,风行于两宋,而七月七日生人,则多以“巧”为名。(邱晓琴 丛芳瑶)
资料来源:新华社、《文摘报》、大众网等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