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前,巧姐在明德堂制作精美供案(来源:广州乞巧文化节)
今年70岁的潘慧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君姨。从小,她就在母亲和姐姐的引导下接触到珠村的乞巧文化。“小时候懵懵懂懂,在案台边看到用纸、谷、米等原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就觉得好靓啊。”她说,从此她的心里埋下了做手工的种子。后来忙于学业和工作,直到退休后,才终于全身心投入乞巧工作中。
多年来,潘慧君不断在珠村小学、广州市第十八中学、天河老年大学等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的传承课。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如今的乞巧节,不仅有年长的巧姐,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甚至还有年轻的“巧哥”。
14岁的孙海鹏是一名初二学生,最早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开始参与珠村乞巧活动的。今年元德陈公祠的“摆七娘”中,他参与制作了多个乞巧作品。“做手工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因为很享受这个过程,而且看到成品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孙海鹏说,自己亲身参与后,对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他坦言,虽然有人对男生做手工存在偏见,但他愿意以行动去打破这种偏见。“更多人了解乞巧文化、参与做手工后,不好的声音会慢慢消失。以后我还是会每年都参加乞巧活动的。”他说。
17岁的廖俪倩当天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请仙”活动,这也是她第一次亲身参与到乞巧活动中。站在“摆七娘”作品前,她为手工制作的精细程度而深感震撼。“没想到这些作品是纯手工做出来的,觉得挺神奇的。”她表示,未来只要有机会,她愿意继续参与到乞巧活动中来,并让身边更多人了解乞巧文化。
跟着这条“巧”玩路线,沉浸式体验“摆七娘”
今年乞巧文化节,珠村共设有五个摆七娘展示点——明德堂、七社饭堂、北帝古庙、沂江潘公祠和元德陈公祠,每一个展示点的供案都十分精致美丽。快快走进珠村,跟着这条七夕“巧”玩路线沉浸式体验“摆七娘”,见识一下巧娘们如何“巧夺天工”吧!
路线:乞巧苑—明德堂—七社饭堂—北帝古庙—沂江潘公祠—元德陈公祠
明德堂
从乞巧文化节主会场七夕文化广场出发,沿着指示牌往前走,来到第一个摆七娘展示点——明德堂。明德堂是珠村最大的祠堂,又名潘氏大祠堂,也是珠村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走进祠堂,各种精美巧品陈列在明德堂供台上,栩栩如生的瓜果,真假难辨的花卉,精心雕琢的古建筑、鹊桥相会等永恒的七夕元素……争奇斗艳,琳琅满目。
七社饭堂
从明德堂出来,途经乞巧文化博物馆,继续沿着指示牌方向走,就来到了第二个七娘点七社饭堂啦!七社饭堂是珠村钟姓乞巧艺人的聚集地,也是“摆七娘”的重要景点之一。
进入七社饭堂,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鹊桥景观、七夕公仔、特色建筑等手工艺品映入眼帘,非常吸睛!市民游客在这里不仅仅能感受到浓郁的乞巧文化,还能近距离与精美的工艺品来一场时空对话~
北帝古庙
逛完七社饭堂,从正门出来直走,在大榕树处右转,跨过古桥即可来到第三个七娘点——北帝古庙。珠村北帝庙又称上天玄帝古庙,在众多祠堂中香火最为鼎盛。
进入庙内,除了目之所及的精致巧物外,还有各种数不清的装饰品。从五谷杂粮、家禽等小件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场景,放眼望去,个个充满巧思,让人不由得感叹:“真妙啊!”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冷霜
校对 | 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