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强一家吃饭时,餐桌上备有公筷公勺(原木色)并坚持分餐进食
23日中午,市民马志强一家四口围坐在餐桌旁,依次拿起桌上的公筷公勺把饭菜放到自己碗里,而后用自己的筷子勺子就餐。
在外人看来,这家人的举动或许太过讲究,也很难想到,马志强一家使用家庭公筷公勺的习惯已经坚持了17年。“推广使用公筷、分餐进食,家庭餐桌是‘主战场’。”马志强颇有感触地说。
1 17年前,他外出就餐自带公筷,在家尝试分餐
今年42岁的马志强,是河科大二附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他使用公筷公勺始于“非典”肆虐的2003年。他说,“非典”疫情期间,有研究称,不排除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一些专家也呼吁就餐要使用公筷。从那时起,他每天出门前会特意在包里放一双筷子、一把勺子。
“与他人一同用餐时,我会主动把自带的筷子、勺子拿出来当公筷公勺使用。”马志强说,起初,有亲友劝他别太认真,还有人调侃他胆小。后来,他接诊一个乙肝患者的经历,给身边人以警醒。
乙肝病毒能通过血液、母婴方式传播。马志强收治那名患者后,患者的儿子、儿媳先后确诊患上乙肝。医生们多方分析后,推断病毒在这一家三口间传播,跟他们的用餐习惯有直接关系。
“在某个时间段,患者口腔溃疡伴有少量出血,他使用私筷吃饭时,就把病毒带入饭菜,他的儿子、儿媳恰巧在那段时间也出现了口腔溃疡且有出血的情况,他们食用带病毒的饭菜后感染。”马志强说,他常拿这个案例给亲友讲使用公筷、分餐的好处,慢慢地,有人开始学他自带公筷公勺。后来,他的妻子主动提出要在家里尝试使用公筷、分餐。
2 用私筷、私勺夹菜添汤,存在互相传播病毒细菌隐患
在采访中,记者随机走访多名市民发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成了大家的共识,然而,实行分餐制、公筷制被不少人忽视。“亲友聚餐时,用公筷让人觉得生分,有人还会笑话你过于讲究,一些老人还可能因此觉得‘自己被嫌弃’。”市民孙先生说。
“使用公筷、实行分餐制,不仅可以避免唾液中的一些细菌病毒传播,也可以减少甲肝等疾病的传播,还能减少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马志强举例说,幽门螺旋杆菌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很容易通过私用碗筷传播,导致多种胃病。同时,单纯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巨细胞病毒等,也时刻活跃在我们的嘴巴里,甚至成人嘴里的蛀牙菌,也可通过唾液进行传播。
“使用私筷、私勺夹菜添汤,存在互相传播病毒细菌隐患。若不加以重视,吃一顿饭的工夫,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病毒带到体内。”马志强说。
3 固定餐具、坚持分餐,公筷公勺消毒也少不得
23日,记者在马志强家看到,他们一家四口都有自己的专属餐具、水杯等。吃饭时,每个人用公筷公勺挑喜欢吃的放在自己碗里,跟在自助餐厅就餐一样。
如今,餐具造型五花八门,家庭成员只需选择不同样式的餐具,便能实现固定餐具,但坚持使用公筷、践行分餐,不是一时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
“我们家有台消毒柜,每餐后都对碗筷、餐盘进行消毒,个人餐具和公筷公勺分开消毒、分别存放。”马志强说,虽然这些听起来很繁琐,但习惯成自然后就不会觉得麻烦了。他的俩孩子早已习惯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吃饭,前段时间,学校老师还召开班会让他们给同学分享家里的经验、做法。
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说,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看似亲密但存在危及健康的隐患,给病毒传播提供了途径,其实,使用公筷、分餐并不会影响聚餐氛围。
“几十年的行为观念或者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使用公筷、坚持分餐,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安锋说,需要提醒的是,不仅家庭成员要做到各取所食,不用自己的筷子为他人夹菜,在来人接待和朋友聚会等集体用餐时,更应该主动提供公筷公勺,积极向亲友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意义,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