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的“匹”在空调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单位,它和“瓦”一样都是功率单位,但是“匹”和“瓦”之间存在换算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而且在空调中,1匹的大小究竟和多少瓦之间对应,往往问题和争议也非常多,因为在空调匹数的标注上往往有一点不准确,而导致消费者们选择错误。
所以“匹”和“瓦”之间都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
尤其是现在空调技术不断成熟,智能和节能化也是空调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该如何在众多的节能空调中选择省电的空调。
关于空调中的“匹”是如何来的,其实也有一段历史。
最早“匹”是形容空调制冷量的单位,并不是直接用作功率单位。
在1842年,空调技术发明人弗朗西斯·阿克莱发明了最早的制冷空调机组。
这台机器单小时耗去3700J约等于1匹的功率,随着空调的不断发展壮大,制冷量和功率也随之增大,这个单位也自然被沿用到现在。
这里的一匹其实是在机械制冷中最早的一匹设计的制冷量单位,后来被空调行业沿用了下来。
这个匹就是空调标准制冷量单位,1匹=740W,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功率单位。
而在空调上面的“匹”单位其实也和功率有关系。
然而空调上的“匹”其实和“瓦”之间有关系。
但是空调上的“匹”并不是功耗,所以空调上面的“匹”实际上是代表空调的制冷量的数量级,并不是代表空调的耗电量。
空调的实测功率是指空调压缩机在运行时的耗电量,而制冷量是空调所输出的冷气量。
所以空调上的“匹”对应的量实际上是制冷量,并不是耗能量。
空调上的“匹”实际上是有他们的意思的,空调上的“匹”,其实是有具体的数值代表。
最早在发明空调的时候,规定1匹就代表空调制冷量为一个固定值。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空调行业也有了规范。
这个规范就是,对于相同的能效等级,1匹就对应相同的输出冷气量。
所以空调上面的“匹”就是代表空调的制冷量级别。
由于空调能效等级不同,所以对应的空调的制冷量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空调上的“匹”只是代表空调的制冷量,也就是空调实际使用的冷气量,并不是消耗的电量。
而且空调上的“匹”在实际使用中,由于1匹的算法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当初空调行业对这个匹的算法规定也并不是非常精确,随着空调厂商的不断增多,匹的标准也出现逐渐差异。
于是专家们就对这个匹的标准进行了统一,根据空调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匹进行了重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