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化的论坛、贴吧,导致网民被分为了一个个不同的想象共同体,由于目的相对明确,共同体内部会进行自净,每一个话题中素质或层次较低的发言在圈子内部就会首先被“干掉”,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所以自然会让网络中的氛围没有太多戾气。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博这样的综合性社交平台出现,让持有不同观点的网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共同的发言场所。
正常来说,观点的交锋并不一定等同于谩骂、阴阳怪气,但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权威、非实时等特性,剥离了人类社会数千年来形成的习俗规范。要知道,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愤世嫉俗模型(Hate Model)”来指代哪些天生就对他人充满了攻击性的人,而喷子(Trolls)群体中则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类人。
换句话来说,有一部分人天生就喜欢用攻击他人来获得乐趣,只不过社会规则压制了他们的这一行为。《时代杂志》早在2016年一篇题为《网络暴民是怎样毁掉互联网的》文章里,就描述了这类人故意引战,并以此取乐的故事。与此同时,互联网厂商以流量为核心的“注意力经济”,多多少少也放大了极端言论的影响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了发声的权利,并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内容消费碎片化,又倾向于消灭深度表达的空间,所呈现出的结果,就是极端化的声音在“信息茧房”中被无限放大,以至于只有极端化的声音才能获得更多流量。而以流量为生命的网络平台,又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极端言论,这一点相信微博的用户是深有体会的。
再说了,尽管在现实世界里骂人会带来对方的言语反击、乃至诉诸暴力,但在网络上,就算使用言语来网络暴力他人,对方又不能顺着网线过来。而签署“友善互动声明”后再发表不友善言论的结果只是禁言2天,显然明眼人都会发现,这是吓不到人的。更何况大号被封了换小号,这几乎已经是这类用户的共识了。
可能除非微博方面拿出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对待外挂的态度,否则很难解决这一问题。而游戏厂商是如何针对外挂的,除了封禁账号外、还会封禁机器码,即拒绝向外挂使用者的硬件提供服务,账号虽然不值钱,但电脑、手机值钱,用这种大幅度提高成本的方式来威慑这类用户。
那么问题就来了,微博敢于使用这样的手段吗?大抵是不会的,毕竟其“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盈利模式,就决定了用户规模的重要性。君不见马斯克之所以不买Twitter,就是因为对方解释不了虚假账号的问题。
所以也就难怪许多网友会认为,微博的“友善发评提醒”功能或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