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屋明月上,秋分此夕佳。
千里人俱共,一杯酒自洽。
夜永喜少云,湖清水无涯。
桂树婆娑影,天香闻天下。
何處秋意好,山深槭栌家。
青林紅碧樹,白茅紫黃花。
禾熟愁頻雨,暮晴禱晨霞。
連阴眠不得,天晴响连枷。
故里叶露白,夜凉蛩透纱。
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鸥嗟。
感时愁独在,除闷酒正大。
种豆南山熟,锄草北园瓜。
钟漏觉夜浅,夜鹭衔蒹葭。
泉流栖松鹤,风除翳月沙。
卧石论诗文,踏苔行路狭。
秋光日一增,在候停雷*。
露气凝为露,嘉禾秀出华。
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加。
光影非持久,流光逐苦鸦。
从此寻平静,桂魄万里赊。
1、东屋明月上:这句诗描绘的是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景象,"东屋"指的是东方的天空。
2、秋分此夕佳:提到“秋分”,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中间点,昼夜几乎等长。
3、千里人俱共: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人们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的情感。
4、一杯酒自洽:这里的“一杯酒”常用来象征自我陶醉或自我安慰的生活态度。
5、夜永喜少云:一个漫长的夜晚,因云量稀少而显得特别宁静。
6、湖清水无涯:描绘了湖水清澈见底,广阔无边的景象。
7、桂树婆娑影:提到“桂树”,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秋天、月亮联系在一起,“婆娑影”则形容树枝摇曳的影子。
8、天香闻天下:这里的“天香”可能指代桂花的香气,因为桂花香浓郁,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香味。
9、山深槭栌家:这里“槭栌”可能是指某种树木,整句描绘了深山中特有的秋意。
10、青林红碧树,白茅紫黄花:这几句通过颜色对比,描绘了秋天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
11、禾熟愁频雨,暮晴祷晨霞:反映了农耕社会对天气的关注,担心频繁的雨会影响庄稼成熟。
12、连阴眠不得,天晴响连枷:长时间阴天后,晴天来临时的喜悦和农忙景象。
13、故里叶露白,夜凉蛩透纱:家乡夜晚的清凉和秋天的气息。
14、月皎空山静,天清一鸥嗟:通过月亮和鸥鸟的形象,展现了夜晚山间的寂静和清晨的宁静。
15、感时愁独在,除闷酒正大: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借酒消愁的情绪。
16、种豆南山熟,锄草北园瓜: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场景,南山和北园分别代表不同的种植区域。
17、钟漏觉夜浅,节序秋分啦:用“钟漏”比喻时间的流逝,强调秋分这个时间节点。
18:夜鹭衔蒹葭:夜色中白鹭借助芦苇的叶梢突然飞走。
18、泉流栖松鹤,风除翳月沙:用“松鹤”象征长寿和高洁,描绘了清风吹散遮月的沙尘的画面。
19、卧石论诗文,踏苔行路狭:表现了文人士大夫雅集的情景,踏苔行路则暗示了隐逸生活的意境。
20、秋光日一增,在候停雷*:秋天的光线日益变化,夏日的雷声已经停止。
21、露气凝为露,嘉禾秀出华:露水形成的过程,以及庄稼生长茂盛的状态。
22、嘉禾秀出华:嘉禾指生长良好的稻谷,华同“花”,指稻花。
23、燕衔余暑去:燕子飞走带走夏日的余热。
24、虫唤嫩寒加:昆虫的鸣叫预示着秋寒的到来。
25、光影非持久:感叹时光易逝。
26、苦鸦:对特定鸟类的称呼,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哀伤或不祥的事。
27、桂魄:通常认为是指月亮,因为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魄"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月光或月亮的别称。
28、赊:遥远。例如,北海虽赊,扶摇可接。——王勃《滕王阁序》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唐· 戎昱《桂州腊夜》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山林景色和农事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秋季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元素有:
1. 山林秋色:槭树、青林红碧树、白茅紫黄花,展现了山间丰富的秋色。
2. 天气变化:频繁的雨、暮晴、连阴转晴,反映了秋季多变的气候。
3. 乡村生活:禾熟、祈祷晨霞、打谷声,体现了农民在秋季的忙碌与希望。
4. 故里景象:叶露白、夜凉蛩鸣,营造了家乡秋夜的宁静与凉意。
5. 自然和谐:空山月皎、鸥鸟清鸣,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6. 个人情感:感时生愁、借酒浇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独处的愁绪。
7. 农事活动:种豆南山、北园除草,反映了秋季的农耕生活。
8. 节气变化:秋分时节、松鹤栖息、风除沙障,体现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界的祥和。
9. 诗文雅兴:卧石论诗、踏苔行路,展现了文人的雅趣和对自然的亲近。
10. 夜晚静谧:月出万籁静、云停鸦噪,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好。
11. 时光流转:光影短暂、流光苦夸,感叹时间的飞逝和美好时光的不易留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农事描写,传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