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谚语山东,今日秋分民间谚语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10-22 22:03:21

《黄帝内经》讲:“秋冬养阴”,人在此时要注意防燥护阴。秋对应的是肺。肺主气,司呼吸,秋燥袭来最伤肺,所以秋冬保健应以养肺为先。而此时秋梨也正当成熟时,成为自然赐予人类的滋阴润肺蔬果的首选。《本草从新》记载,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润肺”“止咳消痰”“清喉降火”“润燥消风”等功效。

这也许是天地万物遵循时令变化最神奇的所在,万物存在丝丝缕缕的牵系。我们身体依据季节变化需要的食物,早已由自然备好,成长、成熟在山野间。

[秋梨膏]

将12只梨削皮,去蒂,用榨汁机榨成梨汁。将梨汁倒入锅中,将罗汉果掰碎,和40克红枣、30克生姜,15克川贝、30克麦冬、40克冰糖、3克甘草,40克茯苓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后,小火炖40分钟,用白纱布过滤所有的药渣。将过滤后的梨汁放入砂锅,小火熬10个小时后,稍微冷却,出锅灌装入瓶。

秋分,梦想乡愁一碗粥

秋分时节,有一个习俗叫粘雀子嘴。细溜溜的竹竿挑着圆鼓鼓的糯米团,竖在田边地坎,糯米团又甜又黏,粘住麻雀的嘴,急得它们晃脑袋挠嘴巴,再也无法啄食谷穗穗里的米。如同海妖塞壬甜美的歌声,美食是一种诱惑,让麻雀们落入美味的陷阱,也让我们的味蕾有了崭新的体验。

这种糯米团,北方叫它元宵,江南名之汤圆。元宵是一些立方状的馅块在盛满糯米面的箩内滚,直到滚成一个小雪球。汤圆就像包饺子,先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糯米片,再搁上馅料,四围捏紧成桃形。馅料是芝麻和白糖,北方的工艺是和匀凝固切块,江南人拌匀即可。粘雀子嘴的米团团只是一团黏性极强的糯米面,内无馅料,类似粘知了用的面筋。粘了雀子的嘴,我们就有更多的小米下锅了。

小米粥

说说小米吧。小米色黄味甘,为五谷之首。记得小时候最爱喝的就是小米粥。粥面上浮着一层脆薄的油亮的米油,用舌尖轻轻一触,那层粥油就会凹出一个小酒窝,让人脸红心跳的小酒窝。我喝小米粥的时候,总是先让嘴唇沿着碗的边沿溜一圈,慢慢地拖动粥油,像蚕儿咬食桑叶那样,吃掉这张薄香饼,再喝粥,温度正适口。浓香黏糯的小米粥加上一大勺红糖,犹如金黄的田野笼罩了一层琥珀色的暖意,好像黄昏,红糖小米粥的味道就是黄昏的味道,甜味醇厚而清香悠长,黏度强而又绵软适口,让人如饮琼浆,似品奶酪,满嘴甜香。红糖小米粥活血化瘀,气血双补,是粥中极品,产妇常以此粥补血养元。

红糖小米粥是一种甜粥,裹了馅料的米团团亦是甜食,二者在饮食文化渊源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粥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美食,《周书》中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古人以膏粥祭祀蚕神,膏粥就是浇上肉汁的甜粥。宋朝人以雪白的米粉面为外皮,包裹了红糖等馅料,呈圆球形,看上去很像白胖胖的蚕茧,这就是汤圆。

秋汤

我们家乡习惯把飘着几片青菜叶的粥食叫“汤”,譬如韭菜汤,如果汤里再开放着三五朵鸡蛋花,那就叫韭菜鸡蛋汤。粥又黏又稠,舀上两勺,碗里都冒尖了,这才叫黏粥。粥在苏州不读zhou,读zhu,喝粥就是喝黏住,是粥把我们的口舌和肠胃黏在一起,一碗粥稀里呼噜地喝下去,口舌快慰,肠胃也舒坦。

秋分吃秋菜,吃的是野苋菜。秋分这天,人们去田野,采摘野苋菜的嫩茎叶。回家择去杂草,洗净,投入大锅,加水,与鱼片同煮,大火烧上热气,野菜和鱼片上下翻滚,有一些香鲜味儿就像小鱼小虾那样蹦了出来,擦着人的鼻尖尖往外面跑,十分的撩人。鱼片鲜美,野菜腴嫩,这叫双鲜,出锅前再撒一把盐,咸中出味,那滋味鲜得叫人直咂舌。

大凡节日的食物都讲究讨个好口彩。苋菜鱼片汤叫秋菜,也叫秋汤,有一首民谣流传至今:“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喝秋汤,喝进去的是健康,喝出来的是平安。秋分时节,寒凉渐重,多出现凉燥,饮食应以清润、温润的食物为主,润养最多的粥汤,如甘蔗粥、百合粥、栗子粥、胡萝卜粥、冰糖银耳汤、无花果白鲫汤、百合杏仁枇杷粥,均有清热润燥、益气生津之功效,且口感味道极好,为秋分当令美食。

秋分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气。“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宋,谢逸《点绛唇》),古老的诗歌呈现着秋分时节的动人之美迷人之媚。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均分昼夜,平分秋季,秋分处于美好事物的中心,犹如花朵处于新叶和鲜果之间,又如河流处于稻花和麦浪之间。秋分收春豆,秋分稻(晚稻)见黄。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秋分时节的场院,圆鼓鼓的玉米棒躺在上面,它们饱满的身体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群性感的沙滩美女,沐浴着秋天的阳光。“百谷之长”高粱呢,红通通的高粱穗子堆成一座小山,有一些细细的挺秆还挑着重重的穗子,斜倚在麦秸垛上。想象,那些穗穗抡起来,在石头上摔打,高粱米如小虫乱飞,这种脱粒方式依然有着工业革命之前的美。高粱米是熬粥的食材,梃秆和穗荛可加工成笤帚,握着它,我们的双手就会生出一些蓬蓬勃勃的力量。

玉米粥

新鲜的食材,能带给粥自然的香气。秋分时节,玉米粥最为香甜爽口。清人郑板桥最喜喝粥:“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郑板桥,乾隆时进士,在潍县任知县时,他在县衙中画了几幅竹,就去煮糊涂粥。这煮的糊可养家,叫糊口。“糊”的本义同“餬”,稠的粥,用以填塞肠胃,维持生活。

美食是一种想象,是对生活的美好想象。玉米是粗粮,如何粗粮变细粮并把玉米的清香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这才是对生活有所升华。如今,家里煮玉米粥,先用牛奶把玉米面调成糊,然后,锅内加水,旺火烧沸,倒入糊糊,用铁勺搅拌均匀,再转小火慢煨至粥熟。玉米含有大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如果想让玉米粥营养再丰富一些,可在粥熟后打散两枚鸡蛋,在碗里搅匀,再慢慢倒入粥锅里,另一只手持着筷子在锅底疾疾地向一个方向搅拌,直至鸡蛋细如发丝黄似金条,即可关火,取食。甘蔗粥也是稀粥,做法极为简单。甘蔗洗净榨汁,加水适量,和高粱米同煮即成。此粥补脾消食,清热生津,为秋季佐餐之上佳汤品。

熬粥,讲究一个面和水的比例。想喝稠粥,单纯地加大面的剂量熬出的粥黏糊糊的,其味大打折扣。可适当加入别的食材,譬如百合、南瓜、大枣、枸杞、山药等等。就说玉米南瓜粥。南瓜洗净,削去两端的蒂,剖开,挖掉南瓜籽,去皮,切成滚刀块,置于热锅里,隔水蒸烂,压成面糊状。锅内加凉水,放入玉米粉和糯米粉,边煮边搅,水沸时投进南瓜糊,搅拌,煮沸三五次即可起锅。这玉米南瓜粥入目黄澄澄的,入口甜滋滋的,呼噜噜不歇气地一个人吃上两大碗,直吃得肚子都溜圆溜圆的,特有幸福感。

秋分到,蛋儿俏。作为民俗活动,竖蛋游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在平整的桌面上竖起一个光滑匀称的鲜鸡蛋,是一件赏心悦目的美事,让人想起炊烟、鸡鸣,还有母亲的咳嗽。一碗粥,冒着腾腾热气,它也竖立在秋分时节,竖立在收获和耕种之间,这粥煮出来的味道就是生活的味道,懂得煮饮粥食,也就懂得了生活。

与秋分有关的谚语

秋分北风多寒冷。

秋分冷雨来春早。

秋分以后雪连天。

秋分有雨寒露凉。

秋分有雨天不干。

秋分秋分,雨水纷纷。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应时。

秋分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好晚禾。

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

秋分种山岭,寒露种平川。

秋分四忙,割打晒藏。

秋分梨子甜。

秋分前后有风霜。

秋分过后必有风。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

秋分北风,热到脱壳。

秋分暝,一暝寒过一暝。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无雨春分补。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油。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淤种秋分,沙种寒露。

苏州园林里的秋分

秋分过后,园林里碧草依旧,松柏长青,星星点点静坐于亭,仰望白云悠悠游走于岸,俯瞰水波粼粼秋光闲心,尽在于此。

秋分谚语山东,今日秋分民间谚语(9)

秋分谚语山东,今日秋分民间谚语(10)

秋分谚语山东,今日秋分民间谚语(11)

秋分谚语山东,今日秋分民间谚语(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