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植物的支柱根 图片来源:asknature.org
此外,为了应对高盐环境,红树植物还衍生出了一系列避盐和泌盐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控制细胞内盐度在阈值之下来保护细胞免受高盐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通过盐腺等器官将盐分排出体外。
红树植物的泌盐现象 图片来源:ocean.si.edu
03
胎生的植物,真的存在吗?
比起上述这些妙招,红树植物还有一项应对潮间带极端环境的妙招胎生!说起“胎生”,大家大概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毕竟这对哺乳动物来说是太过常见。但是不是很难相信,在红树植物中,也存在所谓的“胎生”现象。
当然,此胎生非彼胎生,但共同点都是后代在母体上就开始发育,发育成熟到一定阶段才会脱离母体。这类“胎生”在水稻中也存在,不过叫做穗萌,穗上的水稻种子遇适宜的环境条件会立即发芽,这在农业上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种子都萌发了,我们还吃个啥呀?
回到正题上,对不少红树植物而言,“胎生”现象指的是它们的种子在还没有离开母体时就已经萌发,随后成长为棒状的胚轴,最后从母体掉落到潮间带的淤泥中。
红树植物的胚轴 图片来源:mangroveactionproject.org
胎生作为红树植物应对潮间带环境而衍生出的特殊繁殖机制,对红树植物生存、繁衍和扩张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相比于成年个体,种子在恶劣环境下的存活无疑更具有挑战性,这时候,如果可以在母体上萌发,依靠母体的养分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可以增加这些“种子”们的存活率。
扎根在潮间带的胚轴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而且,种子在母体上发育为胚轴不仅可以增加这些“红树宝宝”们在潮间带的存活率,还可以让它们在远渡重洋时披上一层坚固的“铠甲”。
胚轴在发育过程中会积累一定量的单宁,就是前面提到的让红树“变红”的物质,单宁是天然的防腐剂,胚轴在顺着洋流飘荡时,单宁可以给予胚轴一定的保护,让其不易被海水腐蚀。不得不说,红树植物真是一个神奇的类群,在漫长的演化时光里,它们坚韧地成功应对了艰苦环境带来的调整。
04
海岸卫士还能否继续坚守?
由于围垦、不当开发等原因,自21世纪以来,全球红树林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世界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15)显示:2015年全球红树林面积为14,752 kha,较2010年减少了3.98%。